11月23日下午,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管委会、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日”文化节在翔安校区开幕。
本届“中国日”文化节以“弘扬嘉庚精神 共谱丝路华章”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的重要贺信精神,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通过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绘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灵山,厦门大学副校长史大林,原副校长、校友总会副理事长詹心丽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俊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日”文化节是厦大国际化办学的品牌活动,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中国日”文化节历经十二年,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很好地加强了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互鉴、文化互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启动舞狮点睛,标志着厦门大学第十二届“中国日”文化节正式启动。

精彩的舞狮舞龙表演拉开了文化荟萃联欢会的序幕,表演者们技艺精湛,龙狮舞动,气势非凡,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随后,民乐舞蹈《青花瓷》以优美的旋律和灵动的舞姿,将观众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获得陈嘉庚奖学金的国际学生共同合唱歌曲《如愿》,用深情的歌声纪念陈嘉庚先生,传承弘扬嘉庚精神。南音《百鸟归巢》则展现了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余音绕梁、声入人心。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中外学生带来的陈氏太极拳《气韵生动》刚柔并济,尽显中国传统武术的深厚底蕴。来自加纳和尼日利亚的同学表演京剧《大唐贵妃》,用华丽的服饰和精湛的唱腔,让观众领略到了国粹的魅力。民乐《赛马》激昂的旋律仿佛让人们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最后,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26名同学演唱歌曲《美美与共》,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瀚宇之花盛开》歌曲尾声,来自五个国家、曾参与组织第一届到第十一届“中国日“文化节的同学代表登场演出。

本届文化节还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中,为大家带来了别具一格的体验。在闽南传统文化宋江阵精彩展示之后,柏橙乐队在舞台上倾情演唱互动,宣告文化互动体验的开始。品茗、投壶、面塑、木偶戏等多种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海内外师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平台。
活动现场,十二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中国传统通草工艺作为一项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让参观者们惊叹不已。而在中国传统纸艺体验区,一场别出心裁的剪纸服饰秀惊艳亮相,设计师们巧妙地将剪纸艺术与婚纱、油纸伞等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双非遗的布袋木偶也备受瞩目。中国结展位也人山人海,在展位筹备阶段就聚满了迫不及待体验的同学们;体验投壶、七巧板、鲁班锁等传统游戏带来文化乐趣;汉服、旗袍体验感受传统服饰美丽优雅,更有戏曲勾脸老师现场为大家上妆;面塑制作更是与流行相融合;传统书法绘画集聚了大家火一般的热情,民族乐器体验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中国音乐美丽。

世界文化展台上,来自英国、墨西哥、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巴基斯坦、俄罗斯、缅甸、尼日利亚、埃及、喀麦隆、加纳等13国的留学生通过服饰、舞蹈、音乐、游戏、美食、答题等多种互动形式,与现场的朋友们分享各国的精彩文化,让观众们近距离体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之美。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国际处、研究生院、教务处、校团委、图书馆,厦门大学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福建省广电集团科技文体传媒中心等单位协办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得到海博TV、文体福建、福建省国际传播中心境外社交账号、厦门大学官方视频号等平台的网络直播,全网观看量超112.92万次,点赞、评论、转发互动量超2.1万次。本次文化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中国的活力,让大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文/曲明悦 图/学院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