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宗成庆教授做客南强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1日 来源:外文学院

2月14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主席宗成庆教授做客南强学术讲座,为师生带来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外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外语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AI赋能新路径。讲座由外文学院院长陈菁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和部分学生代表聆听讲座。

宗成庆以近期广受关注的ChatGPT、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为背景,系统讲解了机器翻译的发展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外语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翻译实践及跨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他指出,大语言模型不仅极大提升了语言处理效率,更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亟需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教学模式创新实现突破。针对外语学科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宗成庆教授强调需打破传统“单一学科”培养框架,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打造“外语+X”的培养模式。他指出,外语人才应密切结合国家需求,积极参与国家语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重大任务。同时,他呼吁高校应加强外语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利用大模型工具创新教学方法,例如通过AI实现个性化学习评估、构建虚拟跨文化交际场景等,让AI技术为外语教学研究赋能,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陈菁对宗成庆的精彩报告表示由衷的感谢,她指出,宗教授的讲座为外语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与实践方向。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学院积极探索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路径,致力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建设语言认知智能实验室,不断推动外语学科的教学科研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她强调,人机协同是大势所趋,在外语学科未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体外文师生应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敢于创新,努力在技术与人文的交汇中找到平衡,推动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人物名片】

宗成庆教授,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会士(ACLFellow),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和语言认知计算等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译著2部。目前担任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主席(ACL President)、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亚洲自然语言处理学会(AFNLP)主席、国际顶级学术会议ACL 2015程序委员会主席和ACL 2021大会主席,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佩教学名师等荣誉。

(外文学院)

【责任编辑:戴佩琪】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