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朱子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来源:哲学系

4月18日-20日,由厦门大学主办、厦门大学哲学系承办、朱子学会及中华朱子学会协办的“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朱子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围绕“朱子成德之学的理论与实践”“朱子学与阳明学”“朱子学与东亚儒学”“明代理学的传承与嬗变”“清代朱子学的发展”“清代理学工夫论的进路与形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4月1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厦门大学克立楼报告厅举行。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尤延铖教授,朱子学会会长朱崇实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朱杰人先生,厦门大学哲学系党委书记杨松教授先后致辞。

尤延铖回顾了厦门大学与朱子学的深厚渊源,他指出,厦门大学举办这场国际学术会议具有双重意义,既缅怀朱熹为人类思想文化作出的卓越贡献,又将汇聚国内外专家智慧,推动朱子学研究创新发展。他期待在本次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学术见解,共同探讨朱子学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之道,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他表示,厦门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科研团队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朱子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朱崇实回顾了朱子学会和厦门大学朱子学研究团队开展的一系列高质量的朱子学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肯定其在为全球学者搭建广阔的互动平台过程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遵循,不断开拓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朱杰人表示,2025年是朱子诞辰895周年,厦门大学举行的这场国际会议,是对这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哲学家、学问家最好的礼敬。他从“关于朱子的历史评价”“关于朱子学的研究”“关于朱子和朱子学研究的组织和机构”“关于本次会议的主题”等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心得与看法。朱杰人鼓励大家一起思考和努力,合力推动朱子学研究深入发展。

杨松介绍了厦大哲学系学科百年传承及朱子学研究的历史和厦大朱子学研究团队在文献整理、思想诠释和现代转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表示,哲学系将继续加大对朱子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并期待全球学界不断深化合作,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推动传统智慧焕发新机,为文明交流搭建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哲学智慧。

主题发言环节,五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阐释观点。韩国成均馆大学终身教授、成均馆翰林院前院长崔英辰报告主题为《“理发”之“发”与“气发”之“发”是否相同?》,他以李退溪“四端理发而气随之”命题为核心,通过语义分析与哲学阐释,论证“理发”与“气发”之“发”存在本质差异。厦门大学哲学系乐爱国教授以《“民心所存即天理之所在”:朱熹、蔡沈<尚书>学中的“民心”》为主题作报告,系统探讨朱熹、蔡沈对《尚书》“民心”思想的理学诠释与创新。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丁垣在教授报告主题为《韩儒郑道传与罗钦顺》,认为郑、罗二人都以朱熹哲学为出发点,同时又都脱离了朱熹哲学的范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何俊教授以《湛若水的〈圣学格物通〉》为主题,对湛若水编纂《圣学格物通》的缘由、该书之思想宗旨、著述结构及其主要特色做了系统梳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刘丰以《思想史与哲学史之间的〈西铭〉研究》为主题作报告,认为对《西铭》的研究角度不同导致了研究结论的不同,“内在的线索”与“外在的线索”应相互理解、相互吸收。

19日下午至20日上午,与会学者围绕朱子思想的内在理路继续展开深度对话,并就朱子学在明清时期的诠释转向、东亚传播脉络及当代价值重构等前沿议题分组研讨。

在会议闭幕式上,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清江、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江求流、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郑泽绵、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蔡杰以及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林代表五个分会场作总结发言。在热烈的掌声中,“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朱子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会议以历史纵深与当代视野交融为特色,聚焦明清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搭建跨国界、跨学科学术对话平台,显著地推进了全球朱子学的研究、传播与普及。这场学术盛会不仅深化了对朱子学内在生命力的认知,更以文化纽带联结古今中外,为中华思想传统在全球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注入新动能。

(申祖胜  姚艾佳)

【责任编辑:谢晨馨】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