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厦门大学校园活力涌动。2025 级本科新生在定向越野比赛中奋勇拼搏,于体育思政大课中汲取奋进力量。厦门大学精心策划兼具体育思政与运动锻炼的“第一堂体育课”系列活动,以“体”为桥、以“思”为魂,“手把手”引领新生开启大学体育之门。
定向越野:以竞技之“形”,铸成长之“基”
9月5日至6日,厦门大学2025年本科新生定向越野比赛分别在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举办。本次定向越野比赛是学校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厦门大学优良校风的一次创新实践,来自27个院系的4000余名新生用脚步丈量厦大校园,以奔跑展现青春活力。

在翔安校区开幕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方颖表示,定向越野既是一场体力与智慧的角逐,更是一次融入厦大、理解厦大的生动体验。他希望新生们以此为起点,珍惜时光,敢于探索,找准目标,携手并进,在厦大校园里书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校党委副书记孙理在思明校区开幕式上深情回顾“百年厦大,百年体育”的传统,鼓励新生们以青春之名,赴体育之约,在奔跑中与厦大百年历史对话,在团队协作中传承厦大精神。
本次定向越野比赛在两个校区各设26个点位,包含3个答题点。比赛将校园化作一本立体的校史书,新生们在奔跑中追寻先辈足迹,在答题中回顾历史时刻,于山水楼宇间完成一场沉浸式的校史校情教育。他们在快速熟悉校园的同时,需独立判断方向、灵活调整节奏,更在团队互助中打破陌生感、凝聚归属感。登上领奖台时,新生们收获的不只是完赛喜悦,更是对“坚持”与“协作”的亲身体悟,这份在实践中锤炼的意志,将成为应对大学挑战的“第一份底气”。最终,在思明校区的比赛中,中国语言文学系等3个院系获一等奖,社会与人类学院等6个院系获二等奖,法学院等5个院系获三等奖;在翔安校区的比赛中,生命科学学院等3个院系获一等奖,环境与生态学院等6个院系获二等奖。
思政大课:以精神之“魂”,引价值之“向”
9月7日,2025级新生第一堂体育课暨至善讲堂在建南大会堂开讲。
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在讲座中,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回顾了厦大的体育传承,并从科学锻炼、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指导新生如何开启大学体育生活,激励大家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磨砺意志。体育教学部副主任翁兴和以《2025级新生体育指南》为新生铺开校园体育生活图景。他介绍,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校精心打造了53门各具特色的体育课程,采用“三自主”选课体系,36个体育社团和20支校运动队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让每一位新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收获成长。
女子举重奥运冠军、厦大2025级运动训练专业新生李雯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强调,体育精神的本质是超越自我,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她回顾了自己在 2023 年世锦赛受伤后的康复经历,通过加强体能训练、针对性补短板和自我激励,最终站在巴黎奥运会领奖台上。她鼓励新生们面对挫折时要勇敢坚持,树立家国情怀,为国家和学校争光。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铸就困境中向上的勇气;止于至善的自我塑造,唤醒痛苦中蕴藏的潜力。李雯雯的冠军之路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成为“温暖厦大”的生动注脚。

厦门大学2025级新生“第一堂体育课”系列活动,从定向越野的“实践育人”到思政大课的“精神育人”,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以体育人”的教育实践。希望新生们在定向越野中体悟协作与坚持,在思政课上理解体育精神与人生哲理,最终将信念转化为日常行动,真正实现“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思考中明晰方向,在实践中学会成长”。
一直以来,厦门大学秉承校主陈嘉庚先生“体育运动为教育中一重要之科学”的理念,把体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体教融合、育人为先,持续打造师生触手可及的体育课程、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体系,推动体育运动在厦大校园蔚然成风。此次活动是厦门大学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生动诠释,更是“以生为本”育人理念的直接体现。未来,学校将继续以体育为纽带、以思政为引领,为新生搭建更多“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平台,助力2025级新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厦园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