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舆论学的中国田野与中国学问”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福建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文辉,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刘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魏畅主持开幕式。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央地各个行业领域从事舆论工作的领导,国内各高校知名学者,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实务专家参加会议,开展跨界对话,共同探索舆论学的中国化与实践化。

研讨会上,六位专家学者先后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介绍了“舆论研究的普适性与特殊性”,呼吁建立中国特色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昆全面梳理了“跨国民意调查的源流、方法与本土探索”,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舆论研究所所长雷跃捷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舆论学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展望”这一主题作了系统阐释。《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朱鸿军聚焦新闻传播业、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传播研究三大系统,具体分析了“智能时代新闻传播系统性变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大数据舆情研究室主任王凤翔详细解读了“新舆论格局下的文化主体性建设”。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邹振东深刻解答了“舆论学的中国田野在哪里”“舆论学的中国学问是什么”。
在跨界对话环节,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当前传播实践中急需理论指导的困境或命题”“弱传播理论的认识、理解、分析与评价”“弱传播实践中具体案例的复盘”等多个议题,从自身研究领域或从业经验出发,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碰撞和经验分享。
活动同期举办专题讲座,邹振东以《弱传播拆解:底层逻辑与适用范围》为题,讲授传播的规律与密码。
(宣传部综合福建日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