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马来西亚分校化学工程系2017级本科生任亦杰同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上发表题为”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f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g-C3N4)-based metal sulfide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for energy conversion: A review”的综述论文。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525,居SCI收录的中国化学类期刊前两位,被SCI 列为 Q1 杂志(位居同领域的前25%)。
该工作报道了在g-C3N4中掺杂金属硫化物构建出新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并用于能源转化的前景。虽然g-C3N4光催化的研究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离实际工业应用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 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展望:目前备受关注的Z型异质结可以采用double-beam photoacoustic (DB-PA)等方法来研究迁移路径;改变材料维度形态, 构建如2D/2D的异质结材料能更有效地提高光催化效率;异质结光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迁移途径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特别是对于多重杂化异质结;结合理论计算和建模方法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光谱吸收范围、价带宽度等光催化材料的特性。
任亦杰同学的课题导师、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王伟俊(Ong Wee Jun)是马来西亚分校化学工程系的助理教授。加入分校以来,已经获得2018年 IChemE在马来西亚颁发的“青年化学工程师研究奖“、 2018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颁发的“Green Talent Award”、2018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和以及壳牌公司(Shell)赞助的 “Merdeka Award Grant”等多项荣誉。
马来西亚分校的办学愿景之一是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具有广泛区域影响力的大学;强调教研相长,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潜力培养人才;创造机会,为本科生提供科研与创新的平台。除了该篇论文,另有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翟卿伟同学以合作者身份于2018年12月在 APL Photonics 上发表文章。其他各专业的教师也积极带领本科生作科研,目前已有多篇文章正在审稿中。分校学生也热情参与创新项目,曾在2018年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的4枚银牌、获第9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马来西亚分校)
责任编辑:黄伟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