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立德树人 >> 正文
王博亮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来源:

6月27日,对于年近古稀的王博亮教授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他第三次站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的答辩台上,向在场专家阐述自己负责的项目——《引入分子影像的肝癌及活体肝移植手术计划与评估设备研究》。在场的部分专家认识这位执着的学者:就在2012年,也在相同的答辩台上,他以一票之差遗憾落选。但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从2008年第一次申请到现在,王博亮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已然执着地走过了六年坎坷的申请之路。

我国是世界“肝病第一大国”,肝癌发病率为世界最高、增长率为世界最快;厦门同安更是全国肝癌高发区,发病率远高于全国平均值。目前,在临床上,我国治愈终末期肝病包括肝癌的唯一手段是手术切除治疗。然而在肝移植方面,健康供肝的资源极度贫乏,许多拟肝移植的急性肝衰竭和终末期肝病人都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离世。此外,肝癌的外科手术或活体肝移植(LDLT)的供体受体手术风险性都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博亮认识到,为实现肝癌、肿瘤介入性精准治疗,建立人体数字肝脏和肝脏及肝内管道可视化系统很有必要。从2003年开始,王博亮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数字肝脏方向的研究,并通过厦门第一医院等医疗单位取得了肝病患者的原始数据,逐步开展图像处理、图像分割等研究工作。2006年,王博亮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活体肝移植关键技术》获得30万元的经费支持,着力解决了活体肝移植过程中供肝方切除多少体积、重量,并如何使供肝者和受肝者的肝功能得到最大保全等关键问题。就在同一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王博亮向总书记汇报了肝癌手术计划和赤潮预测等三个自主创新项目的实施情况。

在《活体肝移植关键技术》等国家以及省、市的多个基金项目资助下,数年来,王博亮带领他的团队潜心研究,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王博亮认为,“精准肝脏外科学”这个技术体系需要一种新型科学仪器来支撑。该科学仪器至少需要具备精确术前评估、精密手术规划、手术风险评估以及术后监测的功能。2008年,王博亮第一次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递交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的申请书,以期对该新型科学仪器研发进行资助。这6年来,课题组在数字化虚拟肝脏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完成了厦门市科技局重点项目《肝癌手术计划系统》、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数字虚拟器官群及其临床应用——肝癌手术计划系统》以及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卫生教育联合攻关计划资助项目《数字化虚拟肝脏及手术计划系统》;相关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专利三等奖,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特别在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融合处理等方面的相关成果被专家鉴定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攻克了肝实质自动分割、不规则肝切除等技术难题,并开发出一套“二类医疗器械”临床手术计划软件“肝癌手术模拟软件XMQB-Liver”,成功取得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SFDA注册、由外科医生直接实时使用的影像定量分析系统医疗器械产品。

但是,该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申请并不顺利。从2008年到2012年,五次申请均与成功失之交臂。总结经验,除不断完善项目论证、充实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外,王博亮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科学仪器专款项目的目标是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关注的是每个申请项目发现和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在之前的申请过程中,王博亮和他的团队偏重算法与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缺乏对基础科学问题的提炼和阐释,而对软件系统的偏重,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申请科学仪器这类专项的竞争力。2013年初,王博亮赴广州参加国际项目评审时注意到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的超声微泡项目,认识到超声微泡项目可以成为活体肝移植项目的一部分——通过加入超声探头,使活体肝项目整体更加符合仪器专项的要求。经过与超声微泡项目负责人的反复探讨和研究,课题组提炼出“基于超声分子影像的肝脏肿瘤成像数据采集模块设计”等四个科学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数十年的积淀和辛勤的付出,六次申请,王博亮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引入分子影像的肝癌及活体肝移植手术计划与评估设备研究》最终得到了同行专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认可。近日,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揭晓,面对国内众多著名科研院校实力强劲的研究团队,王博亮负责的课题组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300万的经费资助:这也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所有项目中资助额度最高的一次。王博亮表示,项目获批既得益于其团队充实的研究基础和前期成果,前前后后20余位教师、40余位硕博生的付出,也得益于厦门大学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对厦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所提供的科研支撑条件,以及我校相关学科科研攻关能力的充分肯定。

采访中,王博亮表示,下一个研究计划已然开始酝酿。他的下一个目标是:3D打印——打印肝脏。王博亮说,基金仪器专项及近十年围绕肝癌开展的研究,目标都是为降低肝癌的死亡率,如若实现3D打印出可用于人体的肝脏的目标,那将是造福人类的事。我们相信,这并非天方夜谭,这位和蔼可敬的师长一直会为他热爱的科研事业努力,“科研能力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科研工作更需要恒心和毅力”,坚持,便会有成功的一天。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