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立德树人 >> 正文
我校科研团队发现“地沟油”检测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4日 来源:

只用一滴油,只需五分钟,就能判定这种油是地沟油还是食用油,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日前,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杨朝勇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黄慧英工程师与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高静高级工程师联合开发的高场核磁的“地沟油”检测方法,顺利通过卫生部专家组论证和盲样考核,从全国七百多项检测方法中脱颖而出,被卫生部推荐为“地沟油”四大仪器检测方法之一。

12月13日,“地沟油”仪器筛选检测方法协同性验证实验培训在我校举行。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中心、河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军事医学科学研究院药物毒物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将对高场核磁法的准确率进行协同性验证,合力促进这一方法的改进完善。我校中科院院士黄本立、科技处处长李清彪、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江云宝、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博安、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田力军、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办主任王文胜出席培训首次会议并讲话。

“地沟油”的来源、成分千差万别、非常复杂,再加上不法利益的驱动,“地沟油”炮制者对“地沟油”的“精炼”加工,更使得“地沟油”与食用油真假难辨,检测难度非常大。黄慧英介绍说,检测过程中最难的就是检测指标难以明确。

科研团队发现利用核磁共振谱仪,可以看到相同类型的植物油品在图谱上有相似的谱峰。而地沟油则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在高温氧化、外源性物质加入等作用下,发生劣变反应,产生醛、芳香化合物、反式共轭烯烃、氧化产物、游离酸等特征产物,这些特征物会影响油品的谱峰变化。通过对上千份地沟油、正常油样进行分析,考察不同油样的分子水平差异,研究团队总结出地沟油劣变规律,进而提炼出设定判断地沟油的5个指标阈值,极大提高了“地沟油”的判断的正确率。

据介绍,高场核磁方法无需样品前处理、分析时间短、分析成本低,而且操作方便,可以在商检、质检、疾控系统、食用油生产及进口单位推广使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化部副主任苗虹对这一检测方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高校积极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很好体现,而这一方法也将在进一步完善后,为国家食用油安全卫生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这次卫生部在全国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我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入围的大学。对此,杨朝勇教授表示,学校大力提倡做科研要“顶天立地”,这就要求科研人员不仅要瞄准科技前沿,而且要应用科研优势,为国家和地方解决实际问题。2011年地沟油事件后,学校学院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敦促相关学科抓紧研发,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研究团队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发展建立了地沟油检测“厦门方法”。

(赖炜芳)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