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14日,第二届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研讨会在我校召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讨会是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13所高校教务处(部)发起并倡议由高校轮流主办,其主旨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探讨新形势促进高校本科教育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今年会议主题是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凝聚共识、协同创新,全面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
教务处谭绍滨处长作为主办方代表学校致欢迎辞。邬大光副校长向与会代表传达了关于本科教育质量标准研究会议的精神,并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我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提出了本科质量报告的框架、核心数据要求等。接着,谭绍滨处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同时就下一步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举措,详细介绍了包括公共课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举措。武汉大学教务部吴平部长也在会上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做法及“十二五”规划期间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路和计划。
围绕着会议主题,以上述两个学校教学改革案例为解剖对象,与会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各个学校在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环境,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人才培养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新的挑战,产生了不少困惑。
在谈及“专业是否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科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是否相匹配”这一问题时,很多学校表示,本科招生第一志愿满足率不高,即使采取辅修、转专业等措施让进校后的学生有二次选择的机会,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目前,有的学校对个别专业实行降分录取;有的学校试行完全学分制,无论入校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允许自主选课,在毕业时所选课程达到了某个专业的要求,即可按该专业毕业。
在关于“如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测评”的问题的讨论,各学校都认为,课程教学测评是教师了解教学反馈,帮助教师诊断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完善测评指标、提高测评的有效度、区分度,真正发挥教学测评的作用。谭绍滨处长向大家介绍了我校随堂纸质测评与网络测评相结合的做法,大家对此十分感兴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也介绍了各自教学测评的做法。
“如何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学改革,如何推动大学生走向教师实验室,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大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早进团队”。然而,如何看待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参与科研,学生参与科研的度在哪里,学生参与科研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与会代表认为:不应盲目追求数量,应广开渠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应加强指导,根据学科特点、专业需要、学生个人需求,引导学生合理参与科研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只是培养动手能力。
除上述相关问题之外,与会代表们还就“在学生就业与专业之间的相关性逐渐降低的背景下,专业教育究竟有多大的必要性?”、“通识教育要如何实施?”、“如何推进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如何推进本科教育国际化进程?”以及三学期制的做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本次研讨会尽管时间短、但参会人员集中,讨论问题深入,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会议卓有成效,对于开拓了本科工作思路,转变管理工作方式,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会议认为,这样的管理研讨会非常有必要,今后还将继续举办下去。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