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厦门大学、日本中央大学两校之间学术思想的沟通与交流,探讨并分享两国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3月17日,“后危机时代中日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顺利召开,这也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承办。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日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朱孟楠主持。
开幕式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著名经济金融学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国家重点学科学术总带头人、厦门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张亦春,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教授建部正义相继致辞。洪永淼在致辞中说,世界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中日经济体制、金融制度的差异等因素给两国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引致了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呼唤中日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切磋。而本次研讨会,集聚了两国金融学界的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相信能够碰撞出闪光的学术火花,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国经济金融交往与合作的深化;同时也有助于找到完善各自金融体制、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良方。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的合作始于2005年。2005年11月,“中日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已于厦门大学成功举办,并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出版了论文集。此后,两国学者多次进行了互访与交流。
本次研讨会上,建部正义首先做了题为《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大恐慌的构图》演讲,他提出了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原因以及世界经济新格局的看法,并分析了日本的处境。张亦春教授发表了极富激情与感染力的题为《虚拟经济、虚拟金融与泡沫金融——兼论房地产沫沫的治理》的演讲。张亦春教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不同定义,并参考《资本论》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认为虚拟经济是好的东西,必须要发展起来,但虚拟经济规模过大则会产生金融泡沫,问题的关键是寻找虚拟经济的边界,这是一个全世界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张亦春教授就关于如何治理中国房地产泡沫提出了“革除土地财政”和“征收空置房税”的建议。南开大学金融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戴金平教授做了题为《非常规货币政策:日本的经验与反思》的演讲。戴金平教授认为,日本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并且先于美国及欧洲。她的研究表明,日本自1999年至2006年开始实施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没有产生有利的影响。她认为货币政策无效的原因是,经济泡沫的破灭带来的逆财富效应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使得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在经济泡沫破灭时,政府没有及时的对市场进行干预,使得经济主体遭受巨大的损失。
研讨会上,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宇野典明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日本的银行与保险募集相关的规制——以生命保险为中心》的演讲,介绍了日本银行保险业务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竞争关系,以及银行与保险的经营趋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教授作了题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日效果比较》的报告。丁剑平教授认为,日本市场利率低,货币政策能发挥的空间已经很小,而对国民负债高使得财政政策的空间也已很小,因此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一切可能的货币政策仍然无法使经济走出低迷的状态,但之所以仍然使用货币政策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成本在这样一个通货紧缩的国家较低。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内需增加主要是政府支出的增加,私人投资的增加是很小的一部分。丁剑平教授提出要想办法使民间金融合法化、建立新的企业融资链、调整行业的利润空间等建议。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岸真清教授作了题为《高龄者的资产运用和期望的金融体系——以共助社会的视点》的报告,对高龄者的资产运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会的中、日双方其他学者也就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下午六时,朱孟楠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精彩总结。他说,本次研讨会让与会者对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制度、金融监管和金融政策从国际角度、区域范围、一国经济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审视,也为中日两国的政策制定者、学者和金融实务部门构筑了一个相互交流、彼此借鉴的平台,为未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进一步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最后,本次学术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金融系 吴 迪 杨志坚 赵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