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欣欣)2012年3月2日,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Seminar第一期如期开讲。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王燕武汇报了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China’s Economic Outlook:Forecast & Analysis)的报告。报告会由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顾、模型外生变量假设、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预测、政策模拟:社会保险缴费返还政策的宏观效应和政策建议。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表现为:一、为抑制2011年上半年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以数量控制为主、旨在吸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二、受外部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导致全年经济增长速度在高位稳中趋降。三、虽然通货膨胀未能实现年初预定的控制目标,但物价涨幅正逐步得到控制。最后,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则相对缓慢。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以及居民内部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亟待调整。
课题组主要设定了美国及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主要汇率水平、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等变量等设定了模型外生条件假设,在此基础上,讨论了2012-2013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预测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应对2012年可能出现的外部市场冲击,稳定经济增长,中国不需要也不应该再推出2008年底及2009年那样的大规模扩张政策。与此同时,在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会演变成石油危机的前提下,2012年为应对欧元区经济减速而实施的减息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推进结构调整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空间。
王燕武汇报课题组的政策模拟:社会保险缴费返还的结果。结果显示,实行部分社会保险缴费返还政策,有利于调整政府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由于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广泛性,这项政策的受惠对象将远远大于个人所得税调整的受惠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的“两高一低”结构失衡,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占比,降低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占比;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保持GDP的稳定增长,并调整居民消费与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力。社保缴费返还还不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在实行几年、达到改变消费和投资行为的长期效果时,政策就可以退出。
最后,课题组建议:实行社会保险缴费返还,同时必须保证社会保险资金的正常运转,其所需资金可以来源于对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的再分配。首先,国有企业利润迅猛增长是近十余年来企业在初次分配收入中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其次,国有企业利润的现有分配不合理,未能充分体现国有资产的全民性。因此,通过改变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将部分国有资产收益转为国家提高其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的资金来源,降低居民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将有利于调整国家、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调整居民之间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关系,同时充分体现国有资产收益的全民性,其价值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
演讲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从而对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标志性成果——CQMM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编辑:缪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