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纵横 >> 立德树人 >> 正文
人文学院着力打造本科素质教育平台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1日 来源:

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促使人文学科不断改革创新,拥有9个一级学科8个本科专业的人文学院多措并举,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力度,着力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在2011年,8个项目入选省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成效显著。

打造本科素质教育大平台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将本科教学改革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每个细节”。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人文学院的抓住每个机会,将本科教学改革贯彻到每处细节,力图打造本科教学改革工作的大平台。为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文系副主任李菁也带头加入到竞赛中,继去年历史系青年教师李莉获得特等奖后,李菁也夺得今年大赛(文科组)的特等奖。学院还认真组织各系申报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最终5个项目入选省级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2个项目获得校级基础创新科研基金资助,为参与计划申报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时,学院还努力打造全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平台,除开好其他平台课程外,今年还在邬大光副校长和教务处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开设“通识国学”系列课程八门供全校本科生选修,其中《< 论语>品鉴》、《品味朱子》、《红楼问梦》等课程已于本学期推出,深受学生好评。

特色专业的基石

创办于2004年的“戏剧影视文学”是一个年轻的本科专业,却又是一个有着厚实基础的特色专业。自专业创办以来,在朱崇实校长的多次关心下,在教务处、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便一直在探讨如何办出厦大特色。经过7年的探索和实践,人文学院戏剧影视专业的老师们逐渐摸索出一条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彰显本土特色、既能传承历史经验又大胆创新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同类型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作用。今年,戏剧影视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已经获得,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培养机制;建立新媒体研究中心,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中国移动动漫中心合作建立新媒体动漫艺术教学科研基地;一年一度的“毕业大戏公演”、“中文有戏”演出季、纪录片DV剧展播等学生实践成果展示,更是在校内外得到极大的回响。正是由于有强大的学科力量支撑以及学生们在实践舞台上的充分展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今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名师与他的团队

“以东南民族考古为特色的教学研究领域”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考古专业在80年的历程中经过几辈人的披肝沥胆所凝聚成的学科特色,“中国海洋考古教学团队”的创立的初衷便是对这也已形成的厦大特色的继承和发扬,团队负责人、于今年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的吴春明教授正是践行这一理念,依托现代科技,带领团队构建了中国东南考古课程新模式与实验教学平台,奠定了该团队创新的考古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高校独一无二的地位。团队先后四次承担国家文物局海洋考古人才培训计划;《海洋考古学》、《东南考古研究》、《泉州港考古与海交史迹研究》等教材,也成为国内同类教材中的代表作,为多个高校所采用。人文学院“中国海洋考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可谓实至名归。

选修课也要做成精品

作为选修课的《性别与文学》课程能够于今年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是与学院向来坚持“将选修课也要做成精品”的方针分不开的。从最初仅面向中国文学学科选修,《性别与文学》课程组负责人林丹娅教授和她的团队通过整合人文学院性别研究师资力量,轮流授课,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即时授课内容,强调互动多元考核的实践教学形式。该课程不仅给学生以深厚的理论训练,同时重视实践行动,策划了《阴道独白》、《美人计》等或经典、或原创的女性主义作品在校园上演,使得课程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深得学生的青睐与好评,最终使这门课程发展为面向全校各个学科学生选修的精品课程。

人文学院一直有重视本科教学的优秀传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院一方面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人文学科人才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也将努力为提升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作出自身的独特贡献。

(人文学院 哈飞飞)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