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9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民法典的重要指示精神,厦门大学法学院于七月底组建民法典宣讲团,派出实践队前往学校挂钩帮扶诏安县开展民法典宣讲实践活动。8月7日、8日,厦法民法典宣讲团再起征程,派出“廌园法声”实践队,携手启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深入厦门市上李社区、演武社区组织开展“携法进社区,‘典’亮新生活”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社区,民法问答长知识
8月7日傍晚,夜色逐渐降临,街灯洒在上李社区内的活动现场。经过为期一周的准备,宣讲团队员们与社工团队终于迎来宣讲活动“第一战”——“民法我知道”主题趣味运动会。

这场家庭趣味运动会,设置了投掷沙包、蒙眼找爸妈等九个游戏摊位,亲子们可自由选择游戏摊位进行闯关,在每场游戏过后,必须正确回答有关民法典的问题才能顺利通关,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居民们学习民法典,贴近民法典。
“孩子给主播打赏、充值网游的钱,家长能否追回?”“小张将自己养的宠物狗遗弃,这条狗流浪期间咬伤他人,小张是否承担责任?”“小张遇一男子正对女子施暴,阻止施暴男子过程中致对方受伤,是否需要赔偿?”……这些看似专业但又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实践队员们精心研究设计的,希望能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长孩子们呈现民法典的精髓。逸趣横生的游戏过后,家长孩子们积极思考作答,宣讲团队员们悉心答疑,不知不觉中,社区居民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民法典里规定了不满八岁的小孩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需要爸爸妈妈代表他们进行法律行为,所以小孩子自己偷偷充钱的行为是不作数的,爸爸妈妈可以要求游戏商家退钱……”林冬旭同学耐心地为家长孩子们解释答案,或许,在此之前他自己都无法想象,平日学习过程中用惯了法言法语的他,在面对一双双懵懂而澄澈的眼睛时,不经意间舍弃了“法定代理人、追认”那些专业词汇,取而代之的是朴实无华却简单易懂的言语。这也正是广泛开展普法工作的意义所在——民法典不是在象牙塔里产生的,而正是从群众中产生的,这次宣讲活动令社区居民们感受到闪耀在晦涩条文背后的平等、自愿与公序良俗等民法原则,也令厦法学子践行了他们知识输出与服务社会的使命。
深入街道,民法宣传续动力
经过第一天的游戏与学习,上李社区的家长孩子们对民法典有了初步的了解。8月8日下午,实践队员们继续带着家长孩子们走上街头,深入周边街道开展“民法宣传员,社区趣历奇”活动,厦法学子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民法典常识的普及活动中,为民法典宣传再续火力。

在指定地点打卡后,五支“冒险小队”就分别出发了。在路上,孩子们嬉笑着讨论要用什么问题把商家“考倒”:“可以考他们如果商品质量不好,商品寄回时谁来承担运费。”“你这太简单啦,谁都知道要商家承担啊,应该考商场里滑倒受伤商场要不要赔钱。”……实践队队员们在一旁出谋划策,同时也为社区家长孩子们详细讲解常识背后的法学专业知识。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绝非一劳永逸之事,要想解决法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位民众百姓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既是民法典所保护的对象,同样也是民法典实施的践行者、监督者。商家“郝先生”的店员表示,实践队对于民法典中有关“自助行为”的介绍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此遇到吃“霸王餐”的顾客,可以毫不留情地要求该顾客留在店内并立即报警,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天的历奇活动尾声,实践队员们与参与活动的家长孩子们一起,邀请路过的居民共唱“民法典”版《mojito》——“生命和自由,摇篮到坟墓,人的一生都因为它受到保护。”欢快而富含寓意的歌声在街道边此起彼伏,也让民法典走入了更多人的心中。一位孩子的家长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表示赞赏:“这次活动中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对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有很大帮助,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和逻辑思维能力,希望厦门大学法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以后能更多开展这样的趣味性普法活动,给更多家长孩子们带来欢乐与知识。”
走入民心,民法助力“微治理”
历经两天的上李社区民法典宣讲活动中,实践队总共发放300余份民法典宣传手册,同时对社区居民、周边商家和社工团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了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升了实践队员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空抛物并不算很常见,但在社区里总是会有一两起,对其他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社工团队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道。为此,实践队员们采访了多位居民对于高空抛物的看法,大多数居民都认为“这样不好,是没素质的表现”,而没有深刻意识到高空抛物的潜在危害性。实践队员们向居民们阐述了高空抛物的严重性以及民法典相关规定,明确了高空抛物是被民法所禁止的行为,希望居民们能严于律己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社区安全和谐稳定。8月8日上午,实践队校外指导老师、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林浩夫律师带着为社区居民量身定做的“民法典讲堂”来到演武社区党群服务站。林律师以“民生相息——你身边的民法典”为主题,从“与人一生相关”、“与社区居住相关”以及“民法典热点条款”三个部分展开宣讲,内容涉及胎儿继承权、婚姻、继承和遗嘱、居住权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高空抛物、离婚冷静期等内容。林律师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生动的案例,使民法典中许多抽象的法理知识深入浅出,帮助现场居民充分理解法典的核心要义,宣讲现场气氛热烈。

基层社区“微治理”创新治理模式要求在党社融合的视角下,加强社会协同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不论是社区居委会、社工团体、专业律师还是走进社区的厦法师生,他们与居民们共同组成了社区“微治理”的多元主体。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微治理”模式中,民法典起着“指南”的作用,引领着平民百姓井然有序、和谐美满地生活。“廌园法声”实践队此次宣讲实践活动的目标便是把这份弥足珍贵的“指南”带进社区街道,推动民法典为居民们的幸福安康生活保驾护航。
携法进社区,“典”亮新生活!“廌园法声”实践队社区民法宣讲实践活动至此便告一段落,然而,厦大法学院民法典宣讲团将素履而往、砥砺前行,继续深入学校周边社区、街道、中小学和周边单位开展普法活动,积极鼓励广大民众学习民法典,争当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厦法学子也将继续在民法典学习宣传中发挥表率作用,以星星之火,燎法治之原。
(法学院 文/江鹏宇 图/曹旻、江鹏宇)
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开设《青春实践路》栏目,旨在展现厦大青年实践风采、总结实践经验、扩大育人效果。欢迎各单位、各实践团队踊跃投稿。联系人:姚东明,邮箱:3975863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