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至13日,由“石榴籽”学生骨干培训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研习班、少数民族预科班等近50名师生代表组成的实践团,赴我校挂钩帮扶的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开展“赋能乡村振兴,共筑民族团结”实践教学活动。学员们深入光泽县乡村一线,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感悟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济社会发展 共筑民族团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绿水青山的光泽县中,坐落着亚洲最大、中国第一的白羽肉鸡企业“圣农集团”。作为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培育对象,圣农集团在发展白羽肉鸡全产业链的同时,注重引领帮扶,带动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在中坊社区“同心家园”,实践团感受到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生动实践,社区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节、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活动,有效增进了民族团结。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更加坚定了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理想信念。
感悟红色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
光泽县是原中央苏区县,为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走进寨里镇大洲村,踏入大洲国共谈判纪念馆。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生动再现了当年谈判的艰难历程与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学员们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止马镇杉关村,实践团调研杉关生态文化园和红军战场遗址。这里,千年古关与红色记忆交织,1999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手在杉关种下一棵香樟树,激励遭遇洪灾的老区人民树立信心重建家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今天的杉关,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学员们漫步其中,触摸历史脉搏,感悟当今温度。每一处遗迹、每一段往事,都化作无声的力量,震撼心灵。他们深知,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信念,跨越时空,仍熠熠生辉。这股力量,激励着他们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化作行动。

培育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践团深入光泽县乡村,探寻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光泽红茶文化馆,省级非遗项目光泽红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宛如时光隧道,学员们穿梭其中,开启了一场茶文化对话。从古老的制茶工艺到现代的产业布局,从茶农的辛勤耕耘到茶商的智慧经营,光泽红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李坊乡管蜜村的千亩梨园,春日梨花似雪,秋季硕果累累,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为乡村旅游注入活力。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让乡村发展焕发生机。学员通过实地调研,深刻感受到光泽县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经过两天的深入学习,学员们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传承红色基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林晓晓、王骥洲 图/鲁义涵、蒙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