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厦门大学“石榴籽”实践队赴新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2日 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6月30日至7月6日,由我校各民族师生组成的厦门大学“石榴籽”实践队,在福建援疆莆田分指挥部和玛纳斯县团委的支持下,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玛纳斯县等地,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探访历史文化遗迹、重温红色革命记忆、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切身感受大美新疆的发展脉动与民族团结的蓬勃生机,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探寻中华文化,共筑民族团结

新疆厚重的历史遗存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玛纳斯文博中心,实践队员们见到了青铜器、竹简文书、丝路织物等跨越数千年的新疆历史文物,实证了西域与中原地区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丰富多彩的西域居民服饰,揭示了文化互嵌共生的历史脉络;唐代轮台城戍边文物、清代军事器械与展品,共同描绘出丝绸之路北道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通道图景。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新疆各民族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些承载千年文明密码的瑰宝,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生动实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滋养。

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队深入革命旧址与纪念场馆,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精神。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探访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学习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在新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和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队员们借助沙盘、场景复原和“军垦第一犁”等珍贵文物,感受到第一代军垦战士在戈壁荒原上开垦绿洲的惊世壮举,领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内涵。在广东地乡小海子村,实践队参观了知青故居。保存完好的土坯房、陈列的农耕器具、泛黄的日记与劳动手册,真实记录了知识青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扎根边疆、建设家园的奋斗图景。通过学习,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念。

深入一线调查,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聚焦边疆乡村振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实践队走访了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莆田市分指挥部,并开展座谈。援疆干部介绍了党和国家对口援疆工作的方针与政策,莆田市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工作思路与具体成效。队员们就专业发展和边疆建设与援疆干部深入交流,获得了宝贵指导意见。实践队还考察了玛纳斯县的产业发展,在中信尼雅葡萄酒产业园、玛纳斯碧玉产业基地,队员们感受了民族风情与现代产业有机结合的蓬勃活力。考察过程中,实践队员与产业负责人和一线工作者进行了深度交流,围绕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随后,队员们赴玛纳斯民族团结社区开展“红领巾小课堂”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石榴籽抱抱团”等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在各民族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民族团结与热爱家乡的种子,传递了青年一代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

走访疆内高校,开展工作交流

为学习借鉴民族地区高校在立德树人、民族团结、服务地方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实践队参访疆内兄弟高校,开展交流学习。在昌吉学院,队员们通过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中华文化体验馆深化“五个认同”理解,增进文化共鸣,并进一步交流“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经验。实践队还访问了石河子大学,期间,两校学子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增进了彼此了解,搭建起了校际间沟通协作的桥梁。

通过实践,队员们亲历亲见,深刻理解了新疆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族文化在中华文明沃土上交融共生,也从兵团精神、援疆事业和乡村振兴实践中汲取了奋进力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了青年学子服务边疆建设的信念。

(学生工作部(处)阿依江、恩珠、娜尔娜尔、王骥洲)

【责任编辑:戴佩琪】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