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岸在新材料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2012年4月7日上午,两岸材料学界的群贤们相聚颂恩楼215举行了题为“于实验之前预测大块非晶成分之可能性与挑战”的海峡两岸新材料专题论坛。会议紧紧围绕大块非晶材料(BMG),邀请了我国新材料一流科学家、新材料产业精英,就当前大块非晶材料发展的一些热点和关键问题分别作专题报告并开展深入研讨。此次论坛由海峡两岸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会议之初,由台湾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金重勋教授、厦大材料学院院长刘兴军教授以及台湾元智大学校长彭宗平教授等先后致辞,他们表示,要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落实“两岸海峡两岸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两岸合作的成果,努力为两岸新材料的产学研作出贡献。
会议由台湾逢甲大学金重勋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教授、浙江大学蒋建中、厦门大学刘兴军教授等12名学者进行报告,分别对自己对BMG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概述,交流意见,整个报告厅学术气氛浓郁。其中金重勋教授的讲述生动幽默,令人印象深刻。他以一种旧事新谈的话吻讲述了自己与学生的早期研究,讲述了有关动力学(MD)方法准确模拟BMG熔点的工作,提出对该领域的研究即是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此外金教授更做有材料小诗一首“结构特性,相变论精英,表里为用,纳米通块体;有色无机,创新附加值;五秩材气,纵横千万里。”寄于了对海峡两岸新材料论坛的认同和希望,由此拉开了本次专题论坛的序幕。

随后薛承辉教授、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沈宝龙等也分别介绍了就目前研究较多的CuZr基大块非晶、铁钴基块体非晶以及其他二元、三元大块非晶,并阐述了其研究思路、材料性能及其应用领域。
为期一天的专题讲座顺利结束,这是一次材料的盛宴、学术的交锋,是一场头脑风暴,每一个微小的点都有可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相信通过有这种专题论坛的开展将真正实现学术无界限、无极限,也将促进国内材料学科更好地向前发展。厦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涛 赵怡潞)
编辑:刘盼、杨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