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衍纸成画,一个个小纸卷拼到一起可以成为鲜红的党旗,一颗颗围绕在党周围的红心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在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举办的“衍纸表心迹,青春心向党”活动中,师生们用衍纸制作“红五星”和中宣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将民间艺术形式与党建活动相融合,以鲜活的表现形式传播主流红色文化。今年以来,学院党委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力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深度”“广度”“效度”,激励全院师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提升高度,理论指引
“那个年代的青年领袖,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偶像。《古田军号》就是一部献给年轻观众的‘那个时代青年领袖偶像剧’”。在题为“倾听古田军号,感受党史光辉”的宣讲报告中,厦大校友、福建省文旅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带领广大党员和师生重温古田会议的红色精神和历史意义,吹响新闻传播学院党史学习的号角。

图为读书会现场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先后举办多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讲座,提升思想政治的理论高度。在研读红色经典主题读书会上,同学踊跃分享《红星照耀中国》与《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读书体会,“阅读经典让我意识到坚持党性原则、正面宣传等原则,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有实打实的专业能力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并且将其贯彻到新闻业务当中”。学院不断探索党史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以专业教师导读,师生集体研讨、互动启发等方式,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大局观,培育新时代的媒体人。
挖掘深度,专业融合
“读了这篇报道,深受感动,我在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够像这些厦大的前辈那样,为吾国放一异彩”,4月28日,学院课程《史论精解——新闻》开讲,来自云南、浙江、山西、江西、河南、四川、山东、上海、台湾等9个省份的学生代表对报道进行分析讲述。授课教师,学院副院长苏俊斌认为:“采用‘为吾国放一异彩’系列报道作为现实教材开展课程思政,其目的是将专业教育与党史教育紧密结合,启发学生加深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受邀听课的学院党委书记曾铮表示:“校地情缘系列报道在厦大四种精神传承和百年校史传播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展现了新闻的专业性和鲜活性的统一,是新闻传播专业 ‘最好的最生动的教材’,新传学子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努力学习,练好‘脚力、眼力、笔力、脑力’,到基层实践‘大熔炉’里经磨砺、受锤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图为《史论精解——新闻》课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新闻传播学院持续推进党史教育走进第一课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专业、深入师生、深入人心。“作为厦大人,要更加积极地学习和传承嘉庚精神,向杰出校友学习,未来学有所成不忘报答母校”,“作为新传学子,更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所学所研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华夏传播史论》课程上,同学们围绕贺信精神,结合四史教育、弘扬华夏文明主题畅谈感想。任课教师,学院副院长谢清果还在《民族团结报》上发表研究论文《新宣传赋能,唱响红色品牌——以福建省红色文化发展为视角》,从专业视角探究党史学习教育,促进专业实践与党建理论深度融合。
拓宽广度,以赛促学
以赛促学,以学促践,是新闻传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亮点。在第十五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让冀西南之革命历史,为厦大新闻人所传扬》项目斩获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我们从革命烈士高捷成的英勇事迹出发,在厦大校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冀南银行纪念馆多地进行相关取景,只为全方位还原高捷成首创冀钞的伟大成就及其与敌人斗争的光辉事迹”,项目成员、2018级传播学本科李亚迪感慨,“我们克服了时间紧张、路途遥远等一个个困难,最终完成了参赛微电影的拍摄”。为了更好地备赛,学院党委还邀请了高捷成的孙子高庆麟先生来校与队员们进行深入交流。高先生称赞了同学们拍摄的微电影,并希望祖父高捷成的事迹和精神能够激励更多的青年人为国奉献。

图为党史校史知识竞赛决赛现场
“关于党史校史的知识,虽然我们一直都有了解,但大多只是宽泛的认知,我们把筹办过程作为一次学习的过程,对题目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对细节一次又一次进行核对,这些历史和知识在我眼中变得生动了起来,对党史校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百年奋进,薪火相传”党史校史知识竞赛的学生负责人、2018级新闻学本科生章立汸感慨。学院党委将筹办全校党史校史知识竞赛的过程作为全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带领师生先学、先懂、先用,以赛促学,寓党史学习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果献礼建党百年和建校百年。
增强效度,打造精品
“我们需要挖掘这样的红色资源”,《我身边的红色故事》项目的负责人、2019级硕士研究生廖礼慧说,“不仅要讲好党史故事,还要用青年人感兴趣的方式去讲述,这样才能让它们被更多的同学看到,才能影响更多的新时代青年。”今年以来,新闻传播学院学院开设主题为“我身边的红色故事”的特别栏目,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发掘厦门本地的红色基地,用丰富的红色作品提升党史教育的效度。同学们实地走访破狱斗争纪念馆、厦门总工会、福建二次代表大会旧址等厦门的红色基地,制作创意短视频,用青年人的视角,讲述厦大和厦门的红色故事,给予青年精神力量和思想引导。

图为制作创意短视频外出参访
此外,学院还先后推出了一百部短视频献礼厦大建校百年,“新声”合唱团演绎《我爱你 再相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联合厦大电台厦大电台在每周五推出《党与厦大的那年今日》音频栏目等等,通过打造一件件红色作品,师生们将发扬百年党史精神与赓续百年厦大红色基因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行动中培育家国情怀。
新闻传播学院将持续推进党史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展形式丰富、富有新传特色的党史教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和实效,在学党史中悟思想,在办实事中开新局,助力建党百年新征程,赓续厦大百年新篇章。
(新闻传播学院 张锡臻 巴鑫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