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由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厦门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成立大会暨厦门大学新医科消化病学高峰论坛”在厦顺利举行。

▲消化病学系成立揭牌仪式现场
消化病学系是厦门大学医学院成立的首个临床科系,旨在充分利用厦门大学作为综合院校的优势资源,充分整合各附属医院消化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实践“双一流”战略下的新医科建设思路,培养临床医学和科学素养兼具的新型医学科学人才。
此次成立的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挂靠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师队伍由厦大10家附属医院以及厦大7个学院的教授组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担任消化病学系系务委员会主任。
厦门大学医学院院长韩家淮院士、厦门大学副校长周大旺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张建安党委书记、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挹青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蔡建春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牛建军教授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
开幕式还进行了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揭牌仪式和颁发系主任聘书,并宣布了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首批双聘教授,大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许鸿志副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中)任消化病学系系务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韩家淮院士(右)和厦大医学院张建安书记(左)为其颁发聘书
承办此次会议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也是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是海西地区消化病和消化内镜专业的领军学科。
近年来,消化内科获得国家级科研立项近30余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科室与包括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台湾大学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等境内外知名院所建立了长期、高水平的合作关系,临床和科研实力强劲。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成立大会暨厦门大学新医科消化病学高峰论坛
大会开幕式后,举行了新医科消化病学高峰论坛,厦门大学韩家淮院士,厦门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周大旺教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圣彩教授,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候任主任委员金震东教授,中华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房静远教授,厦门大学信息学院俞容山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等分别围绕生命科学、胃肠肿瘤与微生态、消化超声内镜、医学人工智能等方面展开汇报交流。
最后大会还进行了新医科消化病学圆桌会议,8位厦门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和附属医院消化病学科负责人共同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助力消化病学系的建设和发展。

▲授牌仪式后,还举行了新医科消化病学高峰论坛,韩家淮院士作了首场报告
韩家淮院士在采访中说道:“厦大是综合性大学,在前瞻性的发展方面,它可能会提供一个更好的土壤。厦大和厦大的附属医院是一家,这次我们把所有的附属医院联合起来,把我们的大学本部和附属医院彻底打通,其他学科来帮助医科,医科也通过自己的整合扩大体量。通过这次融合,走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希望未来能产出更多优势的项目。”
周大旺副校长说:“随着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专业和领域的兴起,‘双一流’战略和‘新医科’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一流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和内容。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好的临床实力和科学研究功底,这次将高校的优势资源和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有利于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也有利于提升消化学科的品牌影响力。”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消化病学系主任任建林教授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消化内科是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的牵头单位,按照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和新医科交叉融合的精神和概念,推进系科一体化的建设。接下来,我们会把医学教学和医院学科建设衔接得更加紧密,让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融合得更加凸显,医学和生命科学互相支撑得更有利。消化病学系融合了厦门大学10家附属医院消化相关学科,包括消化内外科、内镜、肝病、还有厦大的基础学科,如信息自动化、人工智能、材料学、信息学等等。这个系未来在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诊断、治疗和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按照“双一流”、新医科标准,快速进入国家第一方阵,我院消化科10年前已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要做到真正的顶尖,还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所以我们要交叉融合,团结协作,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完成目标。”
(福建卫生报记者:游章友 通讯员:石青青、周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