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中国科技网:全球《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发布!为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0日 来源: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作为世界海洋日厦门主题活动之一,一场以“与海共生·同享厦门经验”为主题的《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中文版)发布会暨海洋可持续创新发展云峰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活动邀请蓝皮书领衔作者之一、中科院院士戴民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潘新春等嘉宾深度解读蓝皮书主要内容,分享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经验和蓝色经济发展成果,围绕海洋可持续创新发展议题,探讨全民未来行动方案,携手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戴民汉院士发布《海洋综合管理》(中文版)蓝皮书

受可持续海洋经济高级别小组委托,挪威海洋与北极研究中心主任Jan-Gunnar Winther教授和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领衔编写了题为《海洋综合管理》的蓝皮书。该小组成立于2018年9月,由14位现任政府首脑组成,在政策、治理、技术和金融方面致力于推动大胆、务实的海洋“健康和财富”解决方案,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人类和地球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该小组委托来自47个国家的200多名世界顶尖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蓝皮书,为其最终发布的关于海洋经济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核心报告提供重要支撑。《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即为其中一本。

发布会上,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介绍了这本蓝皮书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所有人类活动几乎都离不开海洋,在资源急缺的情况下,海洋可能是未来人类社会食物等资源的主要来源。该蓝皮书梳理、归纳美国、挪威、东南亚珊瑚三角区、塞舌尔和中国(厦门)5个国家/地区开展海洋综合管理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总结现有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套实践海洋综合管理的步骤和指导原则,并阐明加快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具体包括:科学知识的应用、公私伙伴关系的建立、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能力建设提升、规章制度的执行及适应性解决方案的制定。他提出,海洋是个高度动态的变化系统,海洋综合管理时不我待,“天人合一、人海合一”,需要海洋综合管理、科技先行。

参会嘉宾随后围绕着海洋可持续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潘新春秘书长指出,《海洋综合管理》蓝皮书的发布,将对我国和世界沿海国家的海洋管理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提出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助于带动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为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薛雄志教授认为在海岸带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且成功的实践需要有扎实的科技支撑。这就要求海岸带综合管理必须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要求科学家要把参与决策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来承担。用科学的知识来提高人们对海岸带管理的意识等,以达到有效的综合管理。

作为唯一的一个城市案例被写入蓝皮书,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的具体做法已被总结为“厦门模式”,因此获得了东亚海域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PEMSEA)颁发的东亚海岸带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杰出成就奖”。其中,厦门大学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发挥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先锋作用,为厦门25年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次活动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活动由厦门大学地球与科学技术学部战略发展专员王贵华主持。

(欧阳桂莲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