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晚报:2020“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启动 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共同寻找并褒奖“家乡守护者”,欢迎读者积极报料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9日 来源:

本报讯(记者 王东城)一年一度的“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如约而至。今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及国内其他35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2020“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

今年的活动以“最美百姓事,最浓家乡情”为主题,寻找“家乡守护者”,今年评选的关键词为“守护”。“守护者”包含而不仅限于警察、医护、教师、司机、军人、志愿者、农民工等群体,每一名用爱心守护家乡的普通人,都值得被感谢和褒奖。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人,欢迎您向我们推荐。

征集结束后,本报将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对所有候选案例进行公开评选,获得票数最多的10人(组),授予地区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并获得正能量奖金2000元。

12月初,本报将根据综合评价,从所有入围人选中推荐2人(组)参与全国评选。最终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者,将获得奖金10000元。

自2015年起,每年5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如约启动“最美家乡人”评选。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天天正能量奖励人数最多、传播覆盖区域最广的品牌公益活动,已经成为反映各城市正能量面貌的一张闪亮名片。”

【推荐方式】

您可以通过晚报市民热线5589999、厦门晚报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等渠道与我们联系,也可以关注“天天正能量”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进行推荐,参与微博话题#最美家乡人#互动并提供线索。

在中国工作生活32年,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

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潘维廉在机舱里与乘务员合影,为抗疫加油。(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龚小莞)昨晚,《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因“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获评“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潘维廉发表获奖感言:“说实话,不是我感动中国,是中国感动我,感动世界。”

“打开心扉,拥抱过就有了默契。放下偏见,太平洋就不算距离。家乡的信中写下你的中国,字里行间读得出你的深情。遥远来、永久住、深刻爱,我们都喜欢你这种不见外。”这是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潘维廉的颁奖词。

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4年后,他申请永居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生活32年,他了解并热爱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先后帮助厦门、泉州等地获得国际花园城市金奖,他还荣获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中国“友谊奖”、“厦门市荣誉市民”等称号。2018年底,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

相互扶持激励,携手援鄂52天

厦门“90后”护士夫妻入选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本报讯(文/记者 匡惟 通讯员 樊文岑 图/受访者提供)5月15日,全国妇联举办“最美我的家 抗疫‘家’力量”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云发布活动,揭晓660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张思思家庭入选。

张思思和丈夫郭孝坤都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两人都是1993年出生,2月9日双双驰援武汉。第二天晚上,厦门医疗二队第一批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郭孝坤将妻子送到酒店门口,目送着妻子上了去往医院的班车。半夜一点,张思思下班,郭孝坤接班,率先有了穿防护服体验的张思思,细致地告诉丈夫穿防护服的感受,提醒脸被压疼的地方最好垫块东西。她帮助丈夫穿好防护服,看着丈夫走进隔离病房,这才下班回酒店。

这是两人在武汉见面的一幕。根据规定,为避免交叉感染,每个人一个房间,非工作时间不能出门。即便两人住在隔壁,也几乎见不到面。用餐时视频,就当共进餐食了;上班前视频一次,讲讲各床病人的情况及注意事项……直到疫情好转,为缓解医护人员压力,队内开展户外运动等活动,两人才有机会在户外较长时间见上一面。

“六床老爷爷今天怎么样了?留置针又重新打了吗?”两人虽然不在同一个组,管理的病人却是相同的。两人聊天时,谈论最多的就是病人的情况。六床病人年纪大,患有慢性疾病,恢复慢,最让郭孝坤夫妻关注。老人水肿,留置针时常移动位置,需要重新扎针。戴着四层手套,增加扎针难度,郭孝坤便将扎针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告诉张思思,大大提高扎针的成功率。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52天,两人相互扶持、相互激励,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