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桂斌的女儿正在上网课。
本报讯(记者 郭文娟)一封带着温度的信件,近日“飘”进了厦大校方邮箱,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感谢之情。写信的人是厦门援鄂医生马素忍的爱人郎桂斌。他要感谢的,是几名从未谋面的厦大学生志愿者。
“这几名大学生可是帮了我们一家大忙啊。”郎桂斌说,妻子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工作,是此次厦门援鄂的医生之一。妻子去湖北后,照顾两个孩子的重担就落到了他一人身上。这也是他第一次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4岁,每天家里都跟打仗似的。”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志愿者找上门了。
3月2日,厦大外文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张思楠给他打来电话,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说要安排几名志愿者帮忙辅导。“这真是及时雨啊!”郎桂斌说,没过几天,张思楠就联系了张梦雨、张珊榕、彭焱、吴艺敏等几名厦大同学,并建立了“战疫活动帮扶小组”微信群,开启了孩子的学业辅导工作。语数英每周各安排3节课,每节课1小时,通过网络授课。
“我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孩子很不喜欢。志愿者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课孩子很喜欢,每节课都在快乐中进行。”郎桂斌坦言,他原本以为志愿者只是象征性教一教,走个过场,没想到他们非常用心,不仅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做了PPT,还指导他怎么在课后督促孩子学习。
有一天,老大上网课时,老二跑进去捣蛋,那节课就没上好。“这其实是我没看好老二造成的。”让郎桂斌没想到的是,当天授课的志愿者张珊榕另外安排了一个时间,把耽误的那节课补回来。志愿者张梦雨家里的网络一度出现故障无法上课,她急得天天催促通信公司上门修理,还一再解释。“如果不是为了给孩子辅导功课,她根本不用这么着急呀!” 郎桂斌说。
郎桂斌说:“去年7月,妻子博士毕业后来厦门工作,我和两个孩子也从河北承德老家一起过来。在这里无亲无故,但在这特殊的时刻,几名大学生志愿者的热心帮助,让我觉得暖心,孩子们也终于不再孤单了!”
如今,马素忍已经回到厦门,正在隔离中。郎桂斌说,他一直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了。今后有机会,他要当面向这些志愿者表示感谢。
据了解,为解决“最美逆行者”后顾之忧,从2月12日开始,厦大团委组织400余名学生成立“手拉手”志愿者团队,面向厦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开展“战疫无忧”云辅导爱心行动,截至目前,共为126个一线医护人员的孩子提供志愿服务,其中包括21个援鄂医护人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