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发挥龙头作用 推动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走进闽西南”主题采访团走进厦门,实地感受闽西南协同发展中的“厦门力量”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0日 来源: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稳居中国邮轮港口第一方阵。

采访团来到厦大翔安校区,了解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成果。

文/本报特派记者 黄树金 图/本报特派记者 张奇辉

12月24日,“走进闽西南”主题采访团抵达第五站也是最后一站——厦门市。大家走访了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厦门能源与石墨烯产业协同中心等地,实地感受厦门在交通港口、经济金融、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集聚等方面的优势,纷纷为厦门市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点赞。

记者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获悉,厦门市主动牵头闽西南兄弟市,担负起特区之责,充分发挥牵头服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朝着更深、更广、更紧密融合的方向迈进。9月,厦门市牵头建立实体化运作的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截至目前,19组对口部门均建立了常态化对接协调机制,促成一系列新的合作事项,在人才交流合作、科技平台建设、交通互联互通、旅游营销合作、商贸物流合作、公共安全协作、生态环保共治、园林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协同发展成果。

据统计,在2018年重大项目基础上,闽西南协同发展区2019年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共102个。其中,涉厦项目共27个,总投资420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8.3亿元。截至11月,完成投资250.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5%。

嘉庚创新实验室:

打造“顶天立地”的战略科技力量

24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位于厦大翔安校区的中国福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的研发基地。嘉庚创新实验室于2019年9月10日授牌,推动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提供科技力量保障。

2016年,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三方共建厦门大学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2018年11月,在能源与石墨烯创新平台基础之上升级筹建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福建省创新实验室(嘉庚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国家级实验室为目标,打造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发展的“顶天立地”的战略科技力量。现有全职研究人员150余人,其中院士、国家特聘专家等高层次人才40余人,与龙头创新企业联合聘用和培养工程系列人员45人。接近完工的能源材料大楼,内部将配备一流的特殊环境工程与实验室设施,届时将建成亚洲首座顶尖无噪音实验室、微纳加工平台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业急需”的研发设施。

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涵韬博士表示,嘉庚创新实验室坚持“产学研用融”原则,与产业界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广泛合作,通过研发代工、共建研发中心、创业孵化器等形式组建科技联合体,已与60余家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取得成效。比如,在装备技术领域,创办厦门超新芯科技公司,首次在世界上实现10nm级别超薄窗口液体池芯片;创办厦门普识纳米科技公司,提供国际领先的先进光谱检测技术与方案;在新材料领域,创办厦门晞和科技公司,推进石墨烯导电油墨在大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记者了解到,三明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已设立厦门大学石墨烯应用工程实验室,并实现研发成果应用。嘉庚创新实验室团队正在通过技术服务、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创办企业、布局生产基地等方式与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等地区企业开展合作项目20多个,大力支撑闽西南地区的创新发展。

厦门港海天码头:

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上线运用

12月24日,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旗下的海天码头上线试运行。采访团来到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正好进行现场了解。

厦门国际航运科创中心总建筑面积1713.97平方米,用“观摩+体验”的方式展现厦门自贸片区和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一流航运营商环境。

“智慧平台”的上线应用,实现码头岸边作业的智能感知和信息的实时采集应用,对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升资源效益、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降低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传统码头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实践经验,标志着厦门港“智慧港口”建设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为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集装箱船舶智能装卸平台,应用激光定位、OCR识别等数据采集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对码头集装箱拖车的智能作业引导,集装箱装卸船实时状态信息的智能交互(包括箱号,箱体外观,危险品等),集装箱装卸船作业信息全程可视化。船边理货从现场转移到室内远程作业,并实现“一对多”人机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可减少50%;降低人、机、车交互作业安全系数;随着智能系统逐步代替人工的大部分工作,未来岸边作业效率将有望提升10%以上。操作部员工黄杰说,在码头沿做核对箱号等工作,原来一人管一台,现在一人可看管三四台,而且压力小了,效率高了。

智慧港口已成为我国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厦门港务控股集团长期以来重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持续深入推动智慧港口建设,诸如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设备远程控制、智能闸口等项目一一落地。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

创新闽西南科技对口 金融对口协作举措

参访团来到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了解“闽西南科技板”的运营情况,感受到厦门在金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在闽西南经济协同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魅力。

2019年10月,金圆集团旗下的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门设立了闽西南科技板,成为闽西南科技对口、金融对口协作的一项创新举措。29日,启动揭牌及首批五地市科技型企业的集中挂牌,目前已挂牌展示企业421家,其中厦门363家、泉州25家、漳州17家、龙岩9家、三明7家,白鹭之星创赛获奖企业49家。

闽西南科技板是协同发展区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站,可免费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挂牌展示、股权托管、政策解读、培训咨询、改制辅导等方面专业系统的服务,同时开拓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区域性股权市场进行股权交易、发行可转股债券融资。板块运营机构两岸股权交易中心经多方努力后,搭建了闽西南科技板服务体系,可为闽西南五市科技型企业带来提升品牌、智力支持、挂牌交易、政策扶持、投融资支持等发展红利。

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李霁表示,随着闽西南科技板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将设立闽西南科技板五地市子专板,争取汇集五地市相应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入专板进行培育辅导。联合“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全国信易贷平台)”、深交所“闽南科技金融路演中心”等多个平台,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的近500亿条公共信用信息,以大数据、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为支撑,帮助闽西南五市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产品,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尽早登陆更高层级资本市场。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

稳居中国邮轮港口第一方阵

24日,采访团来到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所见码头一派繁忙,游客络绎不绝前来搭乘邮轮。母港开发定位为一流国际邮轮母港暨高端旅游目的地,是中国四大邮轮母港之一,是国家确定的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厦门邮轮母港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快速的集疏运系。2019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接待邮轮首次破百艘次,预计全年接待邮轮136艘次,旅客吞吐量将超41万人次,将再创厦门港纪录,稳居中国邮轮港口第一方阵。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位于厦门港东渡港区,港站按照一级国际客运站标准设计建造。相关人员介绍说, 厦门港位于海峡两岸邮轮圈,具有对台优势,主要运营航线有日本航线以及东南亚航线。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开通全国首条串联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6个国家的航线,并举办全国首个以邮轮为载体的文旅结合的活动“海丝路·闽南情”。厦门母港今年4月完成泊位改造工程,改建岸线总长超1400米,现具备同时靠泊3到4艘大中型邮轮、停靠世界最大22万吨级邮轮的硬件条件,属亚洲一流。

11月21日,母港迎来首个MSC地中海辉煌号母港航次,邮轮旅客近4000名。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正打造邮轮母港片区2.0版本,将新建一个航站楼,届时通关和候船条件将大幅提高。火热建设中的厦门最大城市综合体——“海上世界”项目于2016年9月开工,预计2022年全部建成投用,年产值将超300亿元,将成为产城融合、港城融合的新地标,将建有高端商业、酒店、文化、室内娱乐、写字楼在内的综合体,规划建设海洋王国、冰雪世界、创意市集等,一些创新业态将首次在厦门出现。

【声音】

采访团成员 为厦门点赞

24日,“走进闽西南”主题采访活动在最后一站厦门圆满收官。走访了厦门几个点后,采访团成员为厦门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纷纷点赞。

来自江苏无锡的《中国日报》记者王京说,厦门是容易让外地人产生获得感、幸福感的文明城市,要离开厦门感到尤为不舍。这里市容干净整洁,司机在路口主动给行人让路,厦大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厦门以其经济金融优势、交通港口优势、人才优势、高端产业集聚优势,在闽西南协同发展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龙头作用。而周边城市也给厦门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泉州晚报》记者林书修说,此次走访切身感受到厦门的“高颜值、高素质”。厦门为闽西南其他四个城市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在闽西南协同发展中主动担当,已经带动其他地市产业的发展,比如石墨烯产业。

《闽南日报》记者陈逸帆说,厦门与漳州两地人员往来频繁,联系紧密。厦门港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智能化的发展推进了“丝路海运”的发展,也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明日报》记者黄磊说,厦门大学在生物清洁、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都和三明有合作。厦大能源材料创新平台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信三明和厦门两地利用厦门大学团队的高新技术,能在更多领域上开展合作。

《闽西日报》记者刘耿剑说,厦门在推动闽西南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勇于担当、注重创新、重视人才,做了很好的作用。龙岩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厦门是海滨城市,现代化气息浓厚,两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很大。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