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网讯(记者沈伟彬)10月26日,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开幕,会期三天。会议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发起并主办,厦门大学承办,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将本领域各分支学科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
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研讨空间科学前沿技术与发展态势,促进空间科学各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普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知识,传承“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助推我国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
据悉,会议设置了14场大会特邀报告和空间科学高峰论坛,国内外知名院士和专家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未来规划、最新成果开展交流,并为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建言献策。21个分会场的500余篇围绕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月球与比较行星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探测、空间遥感、空间光学与机电、空间材料、空间生命、微重力科学的学术论文交流,将架起空间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应用与服务之间的桥梁,促进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在10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科研团队发布了利用“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Insight-HXMT)卫星对黑洞、中子星X射线双星进行系列高精度、高频度定点观测,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在10月26日进行的开幕式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结果揭晓。据悉,该奖项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首次设立并颁发。“科技奖”面向全国,主要奖励在空间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暗物质卫星“悟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常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张学军研究员分获首届中国科学科学学会科学奖和技术奖。
在开幕式上揭开面纱的另一个奖项是2019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飞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永华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国主研究员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徐卫明研究员,分别获得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2019年度赵九章科学奖。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航天成果展览、科普专场、主题音乐会等丰富的科普文化活动,带来注重科学与文化和艺术的充分融合。会议还为多个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在科普活动中,院士和知名专家走进厦门大学和中小学,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讲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分享科学故事,普及科学知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等专家学者进行科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