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

常进获得“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唯一的“科学奖”。
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昨天起在厦门举行,会期三天。大会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发起并主办,厦门大学承办,主题是: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研究员在大会上获得“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唯一的“科学奖”,他是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首席科学家。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有了“全家福”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下有十几个专业委员会,这是第一次将所有专业委员会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说,之所以学会成立近40年,没有举行联合大会,主要原因是在空间科学上,中国是“新兵”。当然,每个专业委员会都会定期开会。近年来,中国空间科学的学术交流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决定举行首次联合大会。今后,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每两年举行一次。
主办方说,有近千名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青年科技骨干参加此次会议,包括15位院士和知名专家,他们将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未来规划、最新成果等作大会报告。
“悟空”的“师傅”获奖
昨天的开幕式揭晓了两个大奖,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简称“科技奖”),包括“科学奖”和“技术奖”;另一项大奖是2019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前者获奖者各一人,其中,常进获得“科学奖”,他是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首席科学家,是“悟空”众多的“师傅”之一。
评审委员会说,常进在空间高能粒子和伽马射线探测以及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导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为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并已成功运行了四年,获得了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
一般来说,卫星设计寿命是三年,“悟空”号2015年升空,已经四年。常进说,到目前为止,“悟空”还没有多大问题,希望它健康工作五年,当然,更希望它“万万岁”。“技术奖”获得者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学军研究员。
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设立于1989年,赵九章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每两年颁发一次。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飞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永华研究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国主研究员和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徐卫明研究员,分别获得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科学奖。
六位院士专家到学校开讲座
据介绍,有六位空间科学领域的院士和专家要到厦大、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和演武小学,进行科普讲座。其中,“嫦娥之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将到厦门一中举办讲座。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科研团队也向媒体发布了利用 “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Insight-HXMT)卫星,对黑洞、中子星X射线双星进行系列高精度、高频度定点观测,取得的一批重要成果。“慧眼”是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
在被问及中国在国际空间科学所处的地位时,参加会议的科学家说,在空间科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一旦获得成果,在国际上一定是第一,你发现了就是发现了,别人不会在你的基础上再发现一次,应该说,中国将逐步走到世界空间科学舞台中央。
【小贴士】
“悟空”号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它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研制团队2018年12月17日宣布,鉴于卫星目前运行状态依然良好、关键科学数据仍在累积,卫星科研团队已与各保障部门商定,让“悟空”延长两年工作时间。
(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