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新

白天学习晚上工作,5年里通过40多门考试,即将获得厦门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成人高等教育)。昨日,晚报报道了厦门大学51岁保安周德新的励志故事。报道刊发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厦门大学微信公号等网络平台纷纷转载,截至今天中午12点,厦门晚报微信公众号和都汇圈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报道阅读量已超10万,很多网友纷纷表示:敬佩这位年过半百的保安大叔,对知识的孜孜以求、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
文/图 记者 吴笛
诠释“活在当下”
网友表示钦佩 博导转发点赞
“每次开车进校门,他都会抬手打招呼,觉得他情商很高,一直不知道他姓甚名谁,现在知道了,忒牛的后勤老周”。在看了本报“都汇圈”微信的推送后,厦大博导陈胜凯教授及时转发时,特地加了按语。
“真的被震撼到了!”“厉害厉害!”“真的学无止境,佩服!”许多网友纷纷表达对周德新的钦佩。有网友表示,虽然周德新拿的是成人高等教育法学学士学位,但是学位证是“真材实料”,英语和论文都要过关。也有网友表示:“名校的网络教育宽进严出,而且法学专业更是难上加难。”
更多的网友则是被周德新的精神所感动。
“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到最后,真的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晚!自律,坚定,坚持……是我们人生路上永不放弃的品质!”
“读书不再只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提升情怀和精神。这就是社会需要传播的正能量,也是‘活在当下’的最好诠释!”
腹有诗书气自华
给学生敬礼 对游客很和善
厦大法学院院长宋方青说: 我曾送书给他(周德新),其他老师也给他送过书。2016年法学院院庆,他曾捐了800元,学院网站还专门报道过他。精神可嘉,值得宣传!
也有一些网友留言,“晒”周德新的好人好事。
“这个大叔人非常好,之前还不知道他名字的时候,下班从学校出来没带公交卡,他就毫不犹豫地借我5块钱,还钱的时候他还表示很惊讶,没想过我会还。感谢大叔,他是对厦大精神最好的传递。”
“那次夜里快十点,我出校门赶公交车,这个大叔和我相互敬礼。当时被他的回礼震撼到,原来他是一位隐藏的‘高手’!”
“每次晚上9点回厦大,都能看到这位大哥身影。一看就知道他以前当过兵,腰身笔直,气质很不一样,素质也非常好。”
“之前和保安叔叔聊天时 他就对我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保安也在学法学呢,你们年轻人也要努力呀!受益良多。”
一位外地游客看到厦门晚报微信公众号刊发的文章后,也表达对周德新的认可。这位游客留言说:当时通过微信预约到厦大参观,预约后我们一家人去厦大,结果居然被取消了,这时文中的这位保安冲我们招手,引我们到一边,语言和善,查看了手机上的截图,又验了身份证,让我们进去了,还劝我们要开心,好好玩。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位有修养的人,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
回访
“希望能激励
学历不高的年轻人”
昨晚记者电话联系了周德新,他告诉记者,从昨天下午开始,他不断收到来自朋友、同事和同学们微信祝福和祝贺。还有一些厦大的领导、老师经过厦大大南校门时,特意停下来向他表示祝贺。他觉得有点受宠若惊。
读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得知他是重庆人,厦门大学重庆校友会的工作人员还联系他,邀请他为年轻的校友分享自己的经历。周德新说,他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能激励一些学历不高的年轻人,通过学习改变思维最终改变命运。
周德新说,有些人也问过他,读这个有什么用,即便获得了文凭又能怎样?周德新认为,文凭也许不能带来加薪升职,但是通过学习,可以开阔视野提升思维。特别是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知识面宽了,思维逻辑更清晰了。而这些能力的提升,也会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一个社会问题,有读书和没读书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差别的。”周德新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年过半百的他尚且可以做到,那些比他年轻比他更聪明的人也可以做到。
相信能得到妻子的理解
采访中,当记者问到家人是否支持的时候,周德新坦言,妻子对他读书并不十分支持。周德新说,五年里,学习占用了他很多业余时间,而且考取学位也花了两万元左右的学费,对妻子的不支持他也能理解。不过他相信,自己通过学习所获得的提升,总有一天妻子会看见并最终理解他。
常年运动保持好身材
有网友表示,这位保安大叔看起来身材不错,腰身笔直,气质很不一样。周德新告诉记者,他常年保持运动,30个俯卧撑和100个左右的仰卧起坐是每天的必修课。最近,他还强化训练,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游泳比赛,争取拿到好名次。周德新说,自律为他攻读本科学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