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张觉尹)日前,一场名为“公开的身体”的当代艺术展,在位于沙坡尾的“白灼空间”举办,展出来自厦大美术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三位大三学生——郝琳、胡添翼、刘伊宁的作品。之所以命名为“公开的身体”,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共同的元素——身体。
郝琳的作品结合心理学,以文字和视频的方式解读了精神病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的EMDR(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当这一疗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人可以从自身出发感知很多不同的东西。” 郝琳说。胡添翼的作品是一个实验影像,通过一个放置在沙堆上的小屏幕来播放,观者同时佩戴耳机聆听其中的旁白及由作者的文字翻译而成的摩斯电码。胡添翼说:“梦境、行为、视角,是我作品的取材;并置、分别演绎,是我的方法。”在影像中,他用一只在沙滩上捡到的手模型来制作沙雕,再让沙雕被海浪冲走,从而表达一个个“失去”的过程。刘伊宁的作品则是墙壁上的一个投影,配以现场播放的一段对白。投影呈现的是一个被封闭在真空塑料袋中的婴儿模型,塑料袋模拟“体外子宫”,其培育的婴儿与母体的关系被降到了最弱,这一技术将对传统的家庭伦理造成强烈冲击。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