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福建日报:山海相连 再续前缘——厦大人文学院义务支教长汀伯湖小学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3日 来源:

厦大学子在给留守儿童上课。(资料图片)

一个是位于东南沿海一隅久负盛名的大学,一个是地处边远山区、闽赣交界的小县城。90多年前,厦门大学辗转投入长汀县的怀抱,在这里暂避战火潜心办学,与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厦门大学师生与长汀人民仍保留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其中,厦大人文学院义务支教长汀河田镇伯湖小学就是再续山海情缘的一个生动写照。

山里娃厦大“走亲戚”

今年元宵节,厦门大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长汀伯湖小学的10名小朋友及其家长在校长李文湖的带领下,专程来到厦门大学答谢人文学院的师生志愿者。

在厦门见到曾经到伯湖小学支教的大哥哥大姐姐,伯湖小学的学生们很兴奋,不仅现场表演了大学生志愿者教授的“小鸡舞”和“说唱脸谱”,还为他们送上了精心制作的小礼物。

据悉,伯湖村是革命基点村,也是省级贫困村,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村小学里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比例高达95%。对于山里娃来说,一方面是经济条件、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亲情缺位带来的缺少陪伴。

促成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伯湖小学产生交集的,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校友邱学军。担任龙岩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的她长期关心伯湖小学的发展,将山村教育的困难看在眼里,在她的牵线下,厦大人文学院和伯湖小学连上了线。去年7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建了社会实践支教队来到伯湖小学,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伯湖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活动。

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人文学院的8名大学生为伯湖小学的孩子们开设了经典朗读、唱歌、舞蹈、围棋、书法、跳绳、折纸、足球、美术等兴趣班。在短短的夏令营时间里,大学生志愿者和“山里娃”一起学习、游戏,提高了孩子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大学生和伯湖小学的联系并不仅仅是“昙花一现”,在夏令营结束后,为了继续支持长汀县的教育事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总结了夏令营的支教经验,在去年9月将“少儿国学教育基地”的牌子挂在了伯湖小学的大门口。打那之后,学院坚持每周末派学生到伯湖村开展两天半的支教活动,风雨不辍。每周,参与支教的厦大人文学院的学子们都要跨越近300公里的路程“山海会面”,到伯湖小学一趟不容易,他们对待课程更加尽心——在课程安排与教学方式上,特别注重创新,对伯湖小学的孩子们因材施教,陆续开设了诗词大会、我们的节日、音乐、美术、兴趣游戏等多门寓教于乐的课程。

“在厦门大学师生的帮助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兴趣爱好也得到了丰富。孩子们都开始把厦大师生当作真正的朋友和值得学习的榜样。”伯湖小学副校长李文湖说。

借支教关爱留守儿童

如今,对于伯湖小学的留守儿童来说,每周五成了他们最盼望的日子——每周五中午,一见到厦大的大学生们出现在村口,孩子们就飞快地把这个消息传遍校园,周六上午一大早,他们就在校园门口等着,一见到支教老师们就冲上去拉手、拥抱。

这样温暖的场景,邱学军看在眼里。上学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伯湖小学的孩子们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不仅知识面扩大了,学习成绩在河田学区的平均成绩排名中也提升了。但在邱学军看来,支教带来最主要的不是成绩的提高,而是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带来的陪伴和温暖,“这是给这些孩子最大的礼物”。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某次支教的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教孩子们唱《鲁冰花》,一个母亲长期在外打工的孩子突然走到志愿者面前,在志愿者多次询问下,孩子终于说了一句:“我想妈妈,老师你能当一次我的妈妈吗?”那堂课上,志愿者不仅拥抱了这个孩子,也拥抱了全班的孩子,将温暖传递给他们。

许多农村的留守儿童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父母分隔,在成长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少“空白区”,支教的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孩子们的家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品德教育情况。对于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特别关注,努力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健康成长。

来自印尼的厦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洪若富教孩子们跳印尼的小鸡舞,大学生宋瑶瑶教孩子们画脸谱、唱京剧,还有大学生课堂之余带着孩子们跳抖音上风靡一时的“海草舞”……在大学生的陪伴下,“山里娃”的笑容多了起来。

去年刚刚入学厦大的漳州女孩游晓梅也加入了支教队伍,她说,到农村支教是她的愿望,而到伯湖小学的支教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很想“成为他们童年记忆里的朋友,在他们的成长经历里增添一抹不一样的亮色”。

涓涓细流滋润“第二故乡”

随着新学期开学,厦大人文学院的志愿者们又将赴长汀支教,奔赴“星期五之约”。

厦大人文学院副院长李晓红表示,长汀与厦大有着不可割舍的渊源,抗战时期是长汀给予了厦大师生最温暖的怀抱,是长汀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南方之强,厦大师生一直将长汀铭记在心,也一直期望长汀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希望厦大学子能够发扬嘉庚精神,助力伯湖小学的孩子们健康成长。

回首战火纷飞的年代,厦门大学迫于形势内迁长汀县办学八年,“南方之强”的美誉就诞生于长汀这个客家祖地,长汀亦成厦大人心中的“第二故乡”。

而作为厦大中文系校友,促成厦大支教伯湖小学的邱学军两年前就在伯湖小学组建了龙岩市第一支农村留守儿童足球队,从足球队发展到固定对口支教,她说,这正是为了回报母校和长汀的不解之缘,传承陈嘉庚先生的精神,尽力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参与支教活动的厦大人文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胡霞也表示,支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支教,他们不仅为当地学生带去了丰富的知识和看世界的新视角,也让他们自己得到了成长,感受到了教书、奉献和实现生命价值的力量。

支教、探访,勤勤恳恳奔走在厦大与山城长汀之间的队伍,默默将两地山海相连的故事谱写得更加丰盈。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