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电视台:“船”起潮涌四十年(十一):海洋科考船:厦门启航 逐梦深蓝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2日 来源:

有一种船,外观看似普通,却满身“顶级装备”,被誉为“海上实验室”;它身材并不高大,却可以不远万里、逐梦深蓝——这就是海洋科考船。每年,我国都有许多科考船从厦门起航,从浅蓝走向深蓝,从近海挺进大洋,探索地球科学奥秘,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厦门印记”。

1998年10月2日,一艘红白相间、漂亮威武的科考船首次来厦,停靠在海天码头,这就是当时我国唯一的极地破冰船——“雪龙”号。那是当年厦门的大新闻,闻讯赶来的市民们争相上船,一睹雪龙风采。这一年11月4日,厦门电视台记者王海青就跟着“雪龙”号参加了中国第15次南极考察,记录了考察的全过程。他在《南极日记》里写道:

厦门电视台记者 王海青:我们离祖国远了,但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近了,这是中国人第15次对遥远的南极大陆进行考察,我们全队共同的愿望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将中国的极地考察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2010年7月1日,“雪龙”号首次从厦门港出发远赴北极,进行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来自国家海洋三所的吴日升参与了这次科考。在他看来,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区位港口优势得天独厚,是众多科考船远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南极、北极等地的必经之地,我国第一次南极考察,就有六位来自厦门的科研人员参与其中。“雪龙”号的到来,更是开启了厦门港参与国家极地科考的第一步,但是,那时的远洋科考还处在初期阶段。

国家海洋三所党委书记吴日升:雪龙号是我们从乌克兰引进以后进行改装的,它所装的一些科考设备相对还不够全,学科上面也有一些欠缺。

令人高兴的是,2016年,厦门终于迎来了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顶级科考船——向阳红03号。

国家海洋三所党委书记吴日升:向阳红03船它是最新一代的科考船,它所有的调查设备一般的跟国际上的现在目前的最新的水平是达到接轨的,涵盖了所有海上调查的学科,很自豪地讲,这个船已经达到了我们多少代人的海洋科学家的海上调查的一个梦想。

以厦门为母港,2016年至今,向阳红03号已经先后执行了12个国家重大专项海洋科学考察研究任务,累计航行作业500多天,航程近14万公里。十几天前,它刚刚结束今年的大洋50航次科考返回厦门。在这次航行的首席科学家黄浩看来,正是这样一艘“海洋重器”的一次次启航、一次次深海探察,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揭示深海奥秘提供了强大平台。

国家海洋局大洋50航次首席科学家 黄浩:我们国家现在能够真正主张管辖的海域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对我们来说,深海跟大洋实际上是我们拓展生存空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另一个方面,深海有很多未知的秘密,从科学研究或者说它的对人类发展的这种资源等这方面来讲,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索。

除了国家级科考项目的深入推进,厦门高校的海洋人才培养,如今也有了科考船的支撑。过去,被誉为中国海洋科学摇篮的厦门大学,海洋研究其实仅在台湾海峡、厦门港湾附近“打转转”。一年多前,厦大“嘉庚”号建成启航,让高校学子们可以抵达全球所有无冰海洋区。“海洋丝路学堂”、南海深海探测研究等以往难以实践的课堂内容,现在都成为了可能。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 王海黎: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我们“海洋1号”是木制的实习船,只能在港湾里面,如果让学生走向大洋,在第一线去了解海洋是非常难的。实际上,也就是说因为有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的成就,才真正让我们学校有这种条件去拥有这样现代化的一个平台,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平台,也是人才培养的平台。

如今,一批批学生正随着“嘉庚号”从近海挺进大洋,过去的1年零6个月,“嘉庚号”已经运行了大大小小14个航次,现在正在南海上进行第15个航次。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科教兴国战略,一个个宏大的梦想,正借助着一代代科考船从厦门启航。

记者 沈妍蓉:改革开放40年来,从带领极地科考“走南闯北”的雪龙号,到我国最先进的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3,还有厦大的海上实验室“嘉庚号”……不少科考船,每年从我身边的这条“中国最美海岸线”启航,奔赴蓝色大海或白色极地,承载着我国海洋人的梦想,劈波斩浪、风雨兼程,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断贡献着力量。

(记者 陈竞达 朱福星 沈妍蓉)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