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福建日报:台湾教师谢沛霖:在厦门感受“国际范”与“古早味”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8日 来源:

10-17 15:19 来源:新福建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10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文/图)在依山傍海的厦门大学,台湾教师谢沛霖最喜欢做三件事——与国际访问学者沟通交流想法、为学生们答疑解惑、钻研经济学专业前沿课题。他说,厦门有他最熟悉的乡音美食,而厦门大学给了他潜心做学问的学术环境,来这里工作是他最好的选择。

10平方米的快乐

厦门大学依山傍海,背靠五老峰,外临白城海滩,内拥芙蓉湖、棕榈树林荫道、情人谷,被誉为“最美校园”。每天7时许,谢沛霖都会一路欣赏着风景,从住处走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最近,我正在研究期权市场的微观结构,这是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是我的核心研究领域。它将提供给投资者或决策者丰富的资本市场讯息,协助他们对市场趋势作出判断。”谢沛霖的办公室位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是一个10平方米的空间,桌面上摆放着一叠叠数据资料,墙上挂着一块写满数学公式的白板。他说,这里承载着他的快乐与梦想。

今年41岁的谢沛霖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年毕业后,他加盟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担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事实上,就读博士期间,我就与厦门大学结缘,并对这座校园充满好感。”谢沛霖告诉记者,2010年他第一次来大陆,就是到厦门大学参加国际会议,校园周边旖旎的风光,校园内浓郁的学术氛围,令他印象深刻。

厦门大学的“国际范”,最吸引谢沛霖。“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在国际上的排名相当不错,学院也常常邀请国际学者前来访学,在这里可以接触到经济学专业的前沿课题。”谢沛霖表示,当初选择入职厦门大学,最看中的正是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较高的国际化程度。每当有国际学者来访,他都会争取多与国际学者沟通交流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回办公室潜心钻研。

在这间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谢沛霖常常一呆就是一整天。对于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谢沛霖并不觉得枯燥。他说,能在依山傍海的环境里一心做学问,是一种幸福。

乐于倾听的导师

谢沛霖选择入职厦门大学的另一大原因,是受到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的影响与邀约 。洪永淼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谢沛霖读博期间,他正是谢沛霖的指导老师之一。

“在国际上,许多高校都要求教授与学生必须有面谈的时间,即office hour。那时,我每周几乎都会找洪永淼老师聊上一两个小时,谈谈自己的研究进度以及遇到的困难,有时还会聊聊自己的人生困惑。老师则会给我许多中肯的建议,他的睿智与真诚感染了我,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崇敬。”在谢沛霖看来,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入职后,他一直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谢沛霖主要教授期权与资产定价两门课程。为了与国际接轨,他坚持使用英文为学生授课。“上课时,我会挑选比较简单、直白的英文词汇表达内容。或许一开始,学生们听课会有些吃力,但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就明白了,学会用国际化视角看待经济问题。”谢沛霖解释道。

在学校里,谢沛霖除了要指导本科生外,还是硕士生导师。为了与国际接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对每一位课任教师也提出了office hour的要求。于是,每周三或周四下午,谢沛霖都会在办公室里等待学生。除了询问专业知识外,学生们最喜欢与他谈论人生话题,比如未来的职业规划等。这时,谢沛霖就变身为最佳倾听者。

“许多学生的疑惑是究竟先工作,还是先深造?每当这时,我会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在攻读博士学位之前,谢沛霖曾在岛内金融行业工作了5年,后来因为喜欢做科研才选择了继续读博。谢沛霖认为,先工作、再深造的经历,拓宽了他的研究领域,也让他的研究内容更容易与产业对接,获得业界的认可。因此,他认为,在不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不妨先工作,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继续深造也不迟。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闯职场,只要静得下心、认真钻研业务,相信都会有所斩获。所以,所有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谢沛霖说。

恋上厦门的味道

在厦门生活、工作了5年,谢沛霖不仅喜欢这里的“国际范”,还恋上了这里的“古早味”。

“我是一个台南人,厦门的闽南语与台南闽南语的语音相近。第一次来到厦门,在街头坊巷听到邻里说闽南话,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听到阿公阿嬷的说话声。”谢沛霖说,除了相近的语音外,厦门的美食也有同样熟悉的味道。“蚵仔煎、烧肉粽、沙茶面都是我的最爱,虽然两地古早美食的做法略有不同,但相似的味道,让我感觉好亲切!”

目前,谢沛霖的妻儿都生活在台湾,受益于两岸直航、“小三通”等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他感受到了“一日生活圈”的便利。“如果时间控制得好,从学院办公室出发,只需三个小时我便能回到家中,与妻子、女儿团聚,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在谢沛霖看来,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

扎根于斯、思虑于斯,如何促进闽台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一直是谢沛霖关注的课题。“目前有超过数十家台湾上市企业在福建设有生产基地。这些台商是台资银行的重要客户,福建自然能吸引台资金融机构驻点与提供服务。如何发挥对台优势,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和业务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除了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展课题研究外,近期谢沛霖还承接了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如何在福建自贸试验区进行两岸金融合作和业务创新。他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扎根奋斗的“第二故乡”——福建的发展尽一份力。

在年初国台办等部门出台了31条惠及台胞政策之后,厦门率先出台了60条具体落实举措,还公布了责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在厦门大学,我早已享受到‘五险一金’、职称评定等同等待遇,学院还支持我承接科研课题,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这让我充满了获得感。”谢沛霖认为,随着一系列惠及台胞政策的逐步落实,会有更多台生、台青选择来厦门学习、工作、生活,两岸的融合发展之路势不可挡。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