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陈宣明老师带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调研队” (师生共15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生3人,本科生10人)在深圳经济特区考察圆满结束,顺利返校。本次调研活动从8月10日到8月16日,为期共7天。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济奇迹般的大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调研队广泛深入了解特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改革实践经验,获取了大量的关于深圳经济建设的信息资源,为下一步撰写调研报告和教学科研准备了第一手资料。
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是深圳市宝安区,政策研究室王泽填主任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宝安的地位与展望”,他描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蓝图,定位于建设成世界级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区、对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优质的生活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时曾说过:“你们那个‘中国制造2025’激光打印很有意义,表明‘中国制造2025’正在破茧成蝶。”以及“宝安,保障我们‘中国制造2025’安全启航。”王主任还介绍了宝安区的人才政策、城市建设、地理交通、产业技术等。
第二站是深圳市教育局,主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许建领副局长做了“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改革发展的实践”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深圳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为了培养更多高技术创新人才,深圳设立南方科技大学、加大力度扶持深圳大学、引进清华、北大设立深圳研究生院、开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哈工大深圳分校,以及创办中外合作大学。并且加大投入引进院士教授来深圳教学研究、设立“鹏城学者”称号、建设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并加快做好科学成果转化,提高产业创新水平,将教育作为经济运作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将活力投入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三站我们走访了民营企业前海创投孵化器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创投孵化器,也是唯一写入国务院重大文件的创投服务平台。前海创投孵化器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勤智资本董事长汤大杰博士为我们作了“构筑创孵新模式,培育创投新生代”报告,介绍天使投资人、VC机构、PE机构等多元化创投主体,阐明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风投存在“创多投少”的问题。
第四站是民营企业家、资深葡萄酒品鉴专家陈庭纬教授的校友分享沙龙,陈教授分享了他毕业后深圳奋斗的经历,与大家交流厦大人在深圳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浓浓的校友情结。在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十年间,数以万计的厦大人扎根深圳,为深圳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站是由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接待中心傅翔副主任带领调研队参观考察深圳双创名片,主要考察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名下的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了解“圈层梯度、一区多园”的发展新模式,它以服务科技和产业创新为核心,推动科技金融下辖的银行业务、证券、保险、小微金融、基金群等进步创新,助力深圳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六站是深圳博物馆,主要从深圳的历史出发,追根溯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深圳经济特区在开创之初,从打基础到上水平,艰苦创业大规模开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在全国率先大胆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之路;积极对外开放,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
第七站是华商律师事务所,华商高级合伙人黄文表律师为我们作“关于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情况报告”,“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是前海创新模式最精简的概括,他从法律服务层面阐明现代服务业在推动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
最后一站地点在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由资深的深圳市财政管理专家刘友亮为调研队作“从财政的角度看深圳经济发展”的报告,他从政府性债务、教育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以及政府性支出占比和教育支出占比来分析深圳经济发展问题。
此次深圳调研,正是暑天炎热、刮风下雨之时,大家不畏困难,积极、认真地完成预定任务。深圳经济建设成绩辉煌,创新力强,奋进不止,调研队的每一位成员无不受到鼓舞,都深深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深圳能够取得如此重大成就,是经过一次次尝试取得的实践成果,这种“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值得我们传播到全国各地。
此次深圳调研得到了在深工作的厦大校友许建领、王泽填、汤大杰、陈庭纬、傅翔、黄文表、刘友亮(厦大深圳校友会常务副理事长)等和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的郑庆喜院长、林大元秘书等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在此我们调研队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 陈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