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一代鸿儒 百年师表 ——记化学家蔡启瑞院士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7日 来源:

4月23日,厦门大学出版社和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联合举办《一代鸿儒——记化学家蔡启瑞》首发式。出版本书的意义,在于回顾蔡院士的精彩人生,把他的精神发扬传承下去。让我们深切缅怀蔡启瑞院士,学习他情牵华夏、心系民生的爱国情怀,孜孜以求、耕耘不辍的科学精神,甘为人梯、德育群芳的师者风范,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放眼世界、追求卓越的战略眼光。

中国催化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对祖国的热爱是蔡启瑞一生不变的情怀。1947年,蔡启瑞被选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深造,1950年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领域的哲学博士学位。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发回“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你啊,祖国!”的电报,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怀着回国参加建设的迫切心情,他年年递交离境申请,终于在1956年获准回国。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还十分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催化科学是关键。蔡启瑞在结构化学研究方面已小有名气,但他毅然决定从头开始,转行从事催化研究。1958年秋天,蔡启瑞和他的助手们在厦门大学建立了我国高校中的第一个催化教研室,并从此成为我国催化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他选择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对不饱和有机物及一氧化碳的络合活化催化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总结出络合催化可能产生的四种效应,丰富和发展了络合催化的理论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后,他又继续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催化作用和催化反应机理,取得一系列成果。

20世纪80年代,蔡启瑞指导下的研究集体,采用原位激光拉曼光谱方法,首次测得氨合成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主要的化学吸附物种。这一发现成为采用拉曼光谱方法研究催化机理在国际上提供的第一个成功范例。他还主持开展了由合成气制取甲醇、乙醇和金属—氧化物协同催化作用本质等的研究,提出了重要理论观点和独到的构思。

在蔡启瑞的科研生涯中,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酶的研究是他攀登科学高峰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支持下,蔡启瑞与我国化学界的杰出科学家唐敖庆先生、卢嘉锡先生联袂开展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1976年,蔡启瑞在《中国科学》第4期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固氮酶的活性中心模型和催化作用机理》。论文中从催化化学角度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模型和电子传递机理的设想,同时还附上详细的图型。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被国内外科学家称为“东方模型”。

作为中国催化学科的奠基人,蔡启瑞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多次参加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主张实行“油煤气并举,燃化塑结合”的能源化工原料技术路线。这一有关大化工的战略设想对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如流水行云 德比松劲柏青

能够使蔡启瑞院士全身心投入的,除了科研,就是教书育人。“学如流水行云,德比松劲柏青。攀登跨越高峰,育才灿烂群星。”中科院院士、我国化学大师唐敖庆教授的评价,是对蔡启瑞的学问和师德的最贴切赞誉和写照。

蔡启瑞常教导学生“只唯真理,不唯权威”。有一次,几个学生联合写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光催化的表面吸附氧化机理,准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但学生们心里有个小“隐忧”:在之前的公开文献报道中,是不一样的机理描述方式,于是他们请蔡先生帮忙审查。蔡启瑞鼓励他们说:“如果认为你提出的机理是符合化学原理的,逻辑上是合理的,你完全可以在任何场合,和任何教授讨论争辩。”很多学生说,在你碰到困难时,蔡先生会仔细和大家一起讨论各种可能性。如果你的想法有道理,他会支持你。蔡先生培养学生的一个精髓之处在于:只设目标,不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

蔡启瑞非常注重培养中青年的科研梯队。对于刚上岗的年轻人,他耐心地给予业务指导。遇到科研攻关内容,他深入浅出地予以开导并提出解决思路。他让中年教师挑起重担。他经常说:“我老了,多么想把所有掌握的知识都传授给你们。”在他的用心带领下,厦大催化教研室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化学人才群体,其中有8名中科院院士、6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1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把生命的最后一息献给科学

即使到了晚年,蔡启瑞院士仍然关注着催化化学、能源等专业问题。在他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厦大催化和化工学科的科学家们又组建申报了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国家的能源化工特别是煤化工做贡献。他的最后一项研究是——为发展高效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另辟蹊径,需要在“有关酶的结构中寻找适合的氨基酸系列”。这个寻找、验证和仿生的过程一直进行到2011年蔡启瑞摔倒住院而停止,此时,他已近百岁高龄。

蔡启瑞院士热心社会工作,担任过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2005年厦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他欣然应邀担任顾问,为市老科协的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他在第一医院住院期间,蔡望怀会长经常去看望他。蔡院士思维活跃清晰,仍以极大的热情,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厦门的建设发展。他从科学精神、人才引进,谈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低柔的声音透出的是对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和厦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拳拳赤子之心令人感佩。2013年,厦门大学出版《催化泰斗 松劲柏青——蔡启瑞百岁华诞》,蔡望怀会长题词:“南强人杰知多少,高山仰止蔡启老,声名功业留青史,道德文章沁芳草。”

2013年4月6日,厦门大学92周年校庆首颁“南强杰出贡献奖”,蔡启瑞是两名获奖者之一。

蔡启瑞院士于2016年10月3日辞世,享年104岁。他被誉为中国催化化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科学精神和道德风范为科技界树立了典范,我们永远纪念他。 (厦门市老科协 供稿)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