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中国商报:2018年春季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发布 预计实际GDP增长6.73%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5日 来源: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周子荑)春节假期已过,各路小伙伴都在进行2017年的工作总结和2018年的展望,2月27日上午,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在北京联合举行“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8年春季预测发布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8年春季报告”;同时,发布经济参考报与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联合进行的百位经济学家“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查”的结果。

报告认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筑底企稳的态势持续巩固。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进出口增速的快速反弹是今年经济取得较快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尽管如此,由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变,在M2增速略有提高的外生假定下,基于CQMM模型的预测表明,今明两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6.50%以上的水平,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延续。预计2018年实际GDP增长6.73%,增速比2017年下降0.17个百分点;2019年,GDP增长率将维持在6.60%的水平。其余指标方面,2018年,CPI将突破2%的水平,达到2.13%,涨幅比2017年扩大0.53个百分点,PPI将上涨4.64%,涨幅较2017年缩小1.66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金融与非金融部门降杠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今后三年内中央政府各项宏观政策的核心内容。而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就要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这势必造成国有投资增速下降,动摇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在民间投资增长难以快速反弹的背景下,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可能尤为明显。而随着经济减速,除非各级政府调整对经济增长目标的预期,改变“保增长”的提法,否则,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扩张的需求、其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金融部门对国有企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偏好,很可能进一步持续。由此,信贷资源“脱实向虚”,金融与非金融国企的两大金融风险点也就更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因此,要破解“保增长”与“降杠杆”、防控金融风险之间的两难困境,必须要改变近几年来为稳增长而形成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于国企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局面,转向困扰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因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进一步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的增长,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等一系列问题。

鉴于此,课题组利用CQMM模型,重点模拟了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可能会对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速产生的冲击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果为了保证经济增速稳定在6.5%左右的水平,那么,民间投资增速应回升到何种程度,才能充分吸收国有企业降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国有企业降杠杆会大幅拉低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速,继而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进一步拉低GDP的增速。而要使今明两年经济增速稳定在6.5%的水平,今明两年民间投资增速必须分别回升至13.35%和14.42%的水平。因此,课题组提出,当前推进国有企业降杠杆的同时,必须要能有效激发民间投资的增长。否则,降杠杆与稳增长将难以兼得。

根据课题组对今明两年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结果以及政策模拟分析认为,民间投资增速快速反弹已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今明两年外部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会拉动中国私营企业出口的扩张,进而激励其投资的增长;二是因国有企业降杠杆而释放出的信贷资源以及调整信贷资源结构使其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等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民间投资扩张的资金需求;三是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将降低以往长期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壁垒,从而将扩大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最后,今年以来开始的营商环境整治、培育与完善,也将为民间投资的扩张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此,政策当局应抓住今明两年国内外经济的有利时机,综合应用各项政策措施,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将政策重点放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增速的快速回升之上。

因此,未来经济发展应注意采取适当措施激励民间投资的扩张。从长期来看,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提高生产要素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行业间的配置效率,才能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快速增长,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稳定经济增长,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建议包括:

第一,稳增长,根本上需要有效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投资效率的提高。在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尚未转换之际,应高度重视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对稳增长的压力。因此,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同时,要从调整信贷资源结构入手,使扩大的信贷资源充分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扩张的需要。

第二,在降低非金融国企负债率的同时,应当加快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形成地方政府(国企)的预算硬约束,从制度上杜绝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通过建立地方财政收支激励相容机制,确立事权和财力相一致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规范的地方公债发行制度,解决地方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从而消除其扩大负债的能力。

第三,必须转变以保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政府应当逐渐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职能设定,逐步转向公共服务型与公共管理型的政府,让市场做市场的事,让政府做政府的事。

第四,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须提振民营企业家对国内经济的信心。而提振信心的根本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改善国内经济体制环境,健全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家精神,企业产权,以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