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8月11日电(记者付敏 彭培根)近年来,美丽、开放、包容的厦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他们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在厦门生活、工作甚至定居。他们眼中的厦门,多彩而富有魅力。
来自印度的卡尼卡和家人在厦门已经定居3年了。在她看来,厦门是绿色的。直到现在,卡尼卡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天来到厦门时的印象,“到处都是绿色,绿色的行道树一棵接一棵,绿色的草地一片接一片,在黑色沥青路面的映衬下,非常清新,让人觉得这个城市充满活力”。

图为航拍的演武大桥与双子塔。(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现在,卡尼卡日程表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 “志愿服务”:不论是国际慈善儿童英语教育服务队,还是慈善募捐跳蚤市场,或是义务看望敬老院孤寡老人,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卡尼卡说,“我们全家都热爱厦门,愿意长久定居在厦门;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为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做点什么。”
对于俄罗斯留学生安娜来说,厦门是蓝色的。在厦门大学王亚楠经济研究院就读的她,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白城沙滩,在这里,她可以跟蓝色的大海“亲密接触”。

图为俄罗斯籍留学生安娜(右一)跟朋友在厦门沙滩的合影。新华社发(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厦门这座城市,有蓝色大海的气质,它开放、包容。”安娜这样评价厦门。
“厦门港是中国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厦门也正在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安娜说,“金砖会晤的举办,中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对于学习金融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安娜希望自己能留在厦门工作,因为“厦门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即将从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的阿里来自巴基斯坦。对他来说,厦门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红色。
“厦门这个城市跟很多城市都不一样,是一个红色的城市,”阿里说,“红色的屋顶,红色的三角梅,正如这个城市,充满热情。”

巴基斯坦留学生阿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付敏 摄)
更让阿里感动的是,路上那一个个“红马甲”——厦门的志愿者团队,是厦门这个城市的一道风景。
“作为外国人,我经常会问路,‘红马甲’们会很耐心的帮我解答。”阿里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他们都在那里。”

来自美国的厦门大学教授潘维廉先生(左二)和家人在一起(2006年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厦门大学教授、福建第一位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的美国人潘维廉认为,厦门人热情、善良、好客,厦门是一座美丽开放的花园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灿烂的现代文明。
“我爱厦门,厦门就是我的第一故乡。”潘维廉说,“一辈子、两辈子我都想住在厦门。”
作为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主办地,多彩的厦门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她的开放、和谐、多元的气质,笑迎金砖客,礼仪待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