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细胞如何知道自己“燃料”不足 厦大教授破解其中奥秘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4日 来源:

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学术杂志《自然》上

本报讯(记者 佘峥)人体葡萄糖水平对健康很重要,低血糖就可能晕过去。厦大林圣彩教授课题组发现了机体细胞感受葡萄糖波动并启动调节机制,并不是之前一直认为的要通过“二传手”。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昨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这是国际顶级的三大学术杂志之一。

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燃料”,但是,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摄入葡萄糖:睡一大觉、没吃饭,都会引起葡萄糖水平的显著下降。幸好机体激活“代谢的核心调节分子”——AMPK,在葡萄糖水平下降时,被激活的AMPK能够迅速启动一系列机制,弥补机体因葡萄糖不足引起的胁迫压力。

但是,机体如何感受葡萄糖水平下降,并“传递”给AMPK使其激活呢?此前的理论把葡萄糖看作一种“能量信号”,它的下降进而引发AMPK的激活剂AMP,而激活AMPK。

不过,林圣彩的研究发现,这一过程没有AMP什么事,而是一条全新的、完全建立在实际的生理情况上的通路,他称之为“状态信号”。

林圣彩介绍,葡萄糖的存在本身就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葡萄糖水平对机体代谢的调节不需要“绕道”能量水平,而是可以直接地被感知,进而让细胞感受到“富足”, 启动合成代谢;而葡萄糖水平下降时,细胞感知到“贫穷”,关闭合成代谢。

在林圣彩看来,传统的“能量信号”传递“慢了一拍”——对于生物体来说,等到能量水平下降再作出应激反应很可能为时已晚。

有趣的是,林圣彩课题组的合作者、英国邓迪大学哈代教授是“能量信号”的鼻祖,他参与了推翻自己理论的研究过程。哈代教授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厦大的林圣彩教授课题组完成了最原始的发现。

这一验证是原理验证,它表明了研究人员想要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症,乃至延长寿命的药物,都是有可能的。

【链接】

在《自然》上发论文

有多牛?

《自然》(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发表在《自然》上。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科学家在《自然》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