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晚报:结婚上大学生孩子 都在1978年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7日 来源:

2017-06-25 00:00 厦门网

在农场劳动了8年后,时年31岁的林擎国考上厦大,圆了父亲遗愿

【人物名片】

林擎国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退休教授,原国民经济学博士生导师。1977年参加高考,被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录取。

“2月初结婚,2月底读大学,年底女儿出生。”70岁的林擎国说,1978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仅是因为人生三件大事都在那一年发生,更是因为上大学真正改变了我的命运。”林擎国说。

因为抓住了高考机遇,林擎国走进了大学校园;因为珍惜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在之后的40年工作学习中努力不懈。

■1985年林擎国留学美国的照片。

■在厦门大学期间照片(后排右一为林擎国)。

毕业合影

■1965年留影(后排右一为林擎国)

“2月初结婚,2月底读大学,年底女儿出生。”70岁的林擎国说,1978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仅是因为人生三件大事都在那一年发生,更是因为上大学真正改变了我的命运。”林擎国说。

因为抓住了高考机遇,林擎国走进了大学校园;因为珍惜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在之后的40年工作学习中努力不懈。

平时常常读报、写信

政治、语文考试受益

1977年11月,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林擎国还在龙岩武平良种场做总务兼出纳。当时他白天要工作,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还要政治学习,根本没时间准备高考。

而且,林擎国在报考上又出了岔子。他是1947年上半年出生的,而报考工作人员说1947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才能报考。他找到相关部门据理力争,好几天后最终争取到报考的机会。

林擎国说,备考要感谢在双十中学6年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读中学时,林擎国就是学习好手,数学是他的强项,所以几乎没怎么准备;在良种场做读报员,因此对时政比较了解,政治也心中有数;平时经常给家里写信,语文也不在话下;就是历史、地理科目没把握,于是他工作之余挤时间复习这两科。

林擎国考了332分,是当年武平高考文科第二名。

发榜前梦见父亲说“要庆祝一下”

林擎国说,家里5个孩子,他排行最末。在他6个月大时,父亲去世。希望5个孩子都能读大学是父亲的遗愿。之前,哥哥姐姐都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1977年高考是林擎国完成父亲遗愿的最后机会。他特别珍惜这次机会。

公布成绩的前一天晚上,林擎国梦见父亲背对他和母亲说:“要庆祝一下。”第二天,林擎国跟妻子说了,妻子很开心,觉得是个好兆头!果然当天,良种场场长来电说他被厦门大学录取了。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声说好。

林擎国说,接到厦门大学入学通知书,当晚他捧着彻夜难眠。开学时,由于交通不便,他花了两天时间才从武平赶到厦门。

以“优秀毕业生”身份留校任教

林擎国上大学时,已31岁了,比班上最小的同学大了14岁,是同学们的老大哥。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厦大宿舍时的情景。当时,已在农场劳动了8年,“少白头”的林擎国清瘦憔悴,同寝室的同学惊诧不已:怎么会有这么“老”的同学?

林擎国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把损失的青春补回来。他的目标很明确:留校当老师。因此,大学四年他力求自己德智体全面发展。

林擎国坚持晨跑。每年11月份,系学生运动会5000米跑的赛场上,都有他的身影。连续三年,他都是第一名。至今,林擎国仍引为自豪。“那时,我都30多岁了,体力一点不比20多岁的同学差。”

林擎国数学好,大一高等数学课一共6次考试,林擎国得了6个100分。林擎国的其他科目成绩也名列前茅。毕业时,他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以“班级总分第一”的成绩留校当了老师。1982年临近毕业时,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厦门大学校报刊登了对他的专访。林擎国说,这是他这辈子最珍惜的报道,“我用四年的努力,践行‘学习改变命运’这句话。这篇专访是对我大学四年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设法为同学谋福利

被称为“馒头委员”

入校一个多月后,学校组织挖防空洞。多年磨炼出来的吃苦耐劳,让林擎国很快脱颖而出。他一边争先劳动,一边为后勤保障出谋划策,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被任命为班级“福利委员”。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学校食堂定量供应馒头,同学们早上去迟了就没馒头吃。林擎国有晨练习惯,他总是早早到食堂打饭。看到班上一些同学买不到馒头,林擎国这个“福利委员”开始思考为同学们谋福利。

他买了一个大箩筐,每天一大早就把全班同学的馒头都买了。于是,一个场景出现在食堂的每个早晨:林擎国身旁放着一个箩筐,装了40多个馒头,班上同学到他那里领馒头。林擎国每次都要等到最后一个馒头被领走才离开食堂。时间久了,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馒头委员”。

之后在民主选举班委时,林擎国全票当选班长。之后,他这个班长一直当到大学毕业。

每月要上不少课

每次课上3小时

如今,70岁的林擎国仍活跃在讲台上,他每月要上不少课,一次课要上3个小时。宏观经济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家庭人文、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是他研究的课题。

林擎国在多次给大学生作报告时,提到从中学到大学要实现八个转变,其中,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他突出的重点。他说,大学四年不仅给了他知识积累,更培养了他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让他在工作中从容不迫。

采访林擎国时,他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他说,读大学时锻炼身体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每晚临睡前,他都会躺在床上做“蹬自行车”的动作。而每天快走1小时,已经成为他的日常习惯。

(文/图 记者 吴笛)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