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新华社:“大确幸”:四位台湾青年在大陆的成就与期许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0日 来源:

新华社厦门6月19日电(记者付敏、陈旺)在大陆“双创”热潮下,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跨越浅浅的一湾海峡,融入到大陆的发展中。

在第九届海峡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四位来自台湾的青年,他们或早或晚来到大陆,既有扎根大陆的文创能手,也有默默耕耘在高校的老师,有经营餐饮的“美食家”,还有初到大陆就大显身手的“白衣天使”……

不同于“小确幸”,他们有“大大的”“确定的”幸福。他们对在大陆的创业、就业充满成就,对自己的未来满怀期许。

台湾设计师苍沛:从台湾到大陆,再到亚洲设计中心

虽然到厦门才两年多,但台湾设计师苍沛早已把厦门当成温馨的家。

“刚刚来的时候还蛮担心,人生地不熟。”苍沛说,“但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里文化、语言、习俗都跟台湾一样,还有很多创业的优惠政策。”

台湾设计师苍沛。(受访者供图)

苍沛和丈夫创立了晶禧文创公司,致力于搭建室内设计网络平台,将台湾设计师和美学与大陆市场对接。

从起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风生水起,公司已承接了包括鼓浪屿延平戏院修复等多单设计业务。作为台湾设计师协会会员之一,苍沛相信,她们的选择会成为其他会员的风向标。

现在,苍沛又有了更大目标——创建一个亚洲设计中心,把亚洲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资源共享,项目共享。“我们正在与新加坡的设计师合作,我感觉我离梦想越来越近了。”苍沛说。

台籍教师陈经超:“希望我跟厦门一起变更好”

2010年取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的陈经超,选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为大陆“985”高校首个台籍编制内教师。

北京8年学习,厦门7年任教,陈经超说,“来到大陆后,我的生活越来越好,路越走越宽。”

最让陈经超有成就感的是,从助教到副教授,他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厦门大学台籍教师陈经超。(受访者供图)

“作为相对了解大陆和台湾工作生活的我,可以更好地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努力做一些有益的事。”陈经超说。

陈经超的期许是“To Be Better”:“厦门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而且还在越变越好,希望我也能参与进去,让它变得更好”。

台湾餐饮从业者钟竣亦:将美食带到大陆各省,饱览各地美景

两年前,钟竣亦将有17年历史、在台湾广受欢迎的西式早午餐——晨间厨房带到厦门。“我想把健康的早餐文化带到大陆,让大陆的朋友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享受晨间,品味生活。”钟竣亦说。

台湾餐饮从业者钟竣亦。(受访者供图)

两年间,晨间厨房成立了大陆运营总部,并在厦门、福州、温州开了20家门店。“通过这些门店,我们被很多顾客朋友所接受,也帮助很多想创业的朋友们圆了自己的梦。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钟竣亦立志要将门店开到大陆的每个省份。“其实我也有自己的小私心呢。”钟竣亦说,“大陆有那么多风光美景,这样我就可以一一饱览体验了。”

台籍医学专才胡珀元:用医术造福广大民众

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之后赴美深造,胡珀元曾任台湾多家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是心血管界难得的复合型人才。

“大陆发展平台更广阔,有利于我的进步和提高。”对于为何选择在大陆就业,胡珀元这样说。

台籍医生胡珀元。(受访者供图)

从北到南考察了大陆多家医院后,胡珀元最终选择了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胡珀元说,每次自己做完八九个小时的手术,让病人回归正常生活,这是最让他有成就感的事。

虽履新才2个多月,但胡珀元已经适应了大陆的工作节奏并迅速进入角色。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他成功开展了多例高难度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

“希望能将台湾相关的先进经验带到大陆,造福广大民众。”胡珀元说。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