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无伴奏人声合唱“阿卡贝拉”风靡鹭岛高校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9日 来源:

在唯美和声中表达音乐

五分钟人声乐团的表演很有意境。

厦门醒耳人声乐团在2015年蜂巢音乐节演出。

年轻人在歌声中表达自我。

厦门几支有名的“阿卡贝拉”团体合影。

四年前,陈毅来到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读书时,站在建南大礼堂前,曾许下一个心愿:在这里策划一场大型演出。四年后,在毕业前夕,陈毅终于了却了这桩心愿——“厦门阿卡贝拉联合音乐会”大获成功。演出结束后,陈毅在朋友圈感叹:“比起毕业论文,这场演出更像是给我大学四年时光的交代。”

“阿卡贝拉”来自西方,是一种无伴奏人声合唱形式。近年来,在琳琅满目的音乐演出市场中,“阿卡贝拉”这个名词越发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此后成为一股风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尤其是在高校,没有专业音乐学习背景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用和声表达音乐,抒发情怀,组建了不少音乐团体。

当“阿卡贝拉”还未在中国普及时,醒耳人声乐团已在厦大成立,那是在2009年。如今,8年过去,“阿卡贝拉”在厦门,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醒耳人声乐团、五分钟人声乐团等一些厦门音乐团体已从校园向社会延伸,在圈内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大多数音乐团体仍局限于象牙塔之内,未被市民广泛认识。

厦门阿卡贝拉起步较早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丝弦弹拨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动听,竹木吹出的曲子又不如人唱出的曲子动听。“阿卡贝拉”与这种观点异曲同工。

“阿卡贝拉”不只是清唱、合唱那么简单,一个“阿卡贝拉”团队里会有自己的贝斯手和打击乐手,但所有伴奏和声部均通过口技、B-BOX和麦克风的应用来实现。无论是摇滚、流行、爵士还是小清新,“阿卡贝拉”都可以无障碍地表达,而且常常“一鸣惊人”,让人眼前一亮。

因为有炫技的成分和极强的互动表现,“阿卡贝拉”很受年轻人喜欢,其中就包括徐聪。他并非音乐科班出身,却是厦门“阿卡贝拉”圈里的“元老”。

“第一次听到‘阿卡贝拉’,我一下子就着魔了。”徐聪的专业是中文,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当时,他不仅是武大人文爱乐合唱团副团长,还参与组建了四人男声“阿卡贝拉”组合。也就是从那时起,徐聪对“阿卡贝拉”有了新的认识。

来到厦门,徐聪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专业仍是中文。他又成立了醒耳人声乐团(City Singers),团员有厦大学生,也有前厦门爱乐合唱团成员。徐聪说,2009年,正是阿卡贝拉在中国起步的阶段,应该说厦门紧随大潮,但大家都没有太多经验。“刚开始学习会让人有一种虚脱的感觉,音准、节奏、默契,要让大家和谐地唱在一起,需要长期大量的磨合和不断练习。”

逐渐,默契度有了,知名度也打开了,各种活动接踵而来: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亚洲广场公开演出8天;参加上海夏季音乐节之中国首届阿卡贝拉音乐营等等,还参与了国内诸多电视节目的录制,曾与小野丽莎、周笔畅、戴佩妮等知名歌手进行合作。

校园社团吸纳新生力量

尽管“阿卡贝拉”因为更高的技术门槛而无法像合唱艺术那样普及,但徐聪仍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阿卡贝拉”。2012年,他开始在厦门举办“阿卡贝拉”公益培训沙龙“厦门阿卡音乐周末”,以超强的耐心带领一群完全零基础的市民唱“阿卡贝拉”。这个活动由于持续了三年才告终,有一批忠实的爱好者留了下来,在2013年组成了“五分钟人声乐团”,徐聪担任艺术总监,陈毅后来则成为乐团其中一员。

陈毅加入“五分钟人声乐团”后,便在厦门大学成立了“阿卡贝拉”清唱社,他说,在校园内,有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校园里遍地开花的乐团,几乎都在校园生活结束之后选择了“曲终人散”。要招募到有能力、志同道合的团员可并非易事。“成立社团,能够更多地吸纳新生力量,通过活动、音乐会在校园内推广,此外也会和其他高校的“阿卡贝拉”社团进行交流。”不久前在建南大会堂举行的音乐会,“NI人声乐团”的成员都是厦大“阿卡贝拉”清唱社社员,大部分还是大一学生,今年刚组建成团。

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和方法,去推广、促进、研究“阿卡贝拉”,让乐团找到慰藉和依靠,音乐节是最好的舞台。2014年起,全国性的“阿卡贝拉”公益组织“阿卡中国”在厦门举办了以“阿卡贝拉”为主题的蜂巢音乐节,前两届都在厦门举办。“厦门虽然没有太多‘阿卡贝拉’乐团,但这座城市的气质,很适合举办‘阿卡贝拉’音乐节,可以说蜂巢音乐节就是在厦门起飞的。”

如今,醒耳人声乐团和五分钟人声乐团,是厦门为数不多活跃在社会上的“阿卡贝拉”乐团,经常出现在各种比赛、音乐节的舞台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他们都不是职业的乐团,即便毕业还在坚持,但成员几乎都有自己养活生计的主业,利用休息时间排练。

不过,“阿卡贝拉”在厦门的发展,与北上广等大城市还有很大差距,现代音乐的发展和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具备专业的“阿卡贝拉”编曲能力的人才较缺。徐聪说,“阿卡贝拉”最大的特点,就是编曲要根据每个团员的声音特色量身打造,如果没有自己的编曲,一味地翻唱他人歌曲,就无法长远发展。

(文/本报记者 陈冬 供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