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海西晨报:从“蔬菜哥”到大学生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15日 来源:

2017年6月15日•海西晨报•第A03版•今日关注

甘于恩,1977年考生,考入厦大中文系,现任职于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1977年,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很值得珍惜的年份。

1977年3月,我从青阳中学(现在的晋江一中)转学至厦门三中,到厦门读最后半年的高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进了厦门三中,我户口还没迁入,算暂时寄读,心情不太好,也怕自己将来没有出路,所以埋头读书。成绩上,我语文、数学、化学都不错,可以达到优秀的等级,英语多少忘记了,不过应该也不错。我最差的一科是物理,只能勉强及格。

可是,中学毕业后要做什么?那时社会就业面窄,前途似乎无望。好在1977年10月21日,广播里播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实在是太开心了!

我是留城对象,读不了书的话,很可能要去当学徒工。父亲想让我好好读书,还专门请他的一位中文系朋友来为我补习作文。那时中文是热门专业,高考报中文的人很多,我也报了。

当年高考是在12月,大多的考题都忘记了,印象最深的是语文科考了一题学习王铁人的读后感,地理科考了马里亚纳海沟。

考完之后,我在家无所事事。12月下旬,有单位招工,我可选的只有小学和蔬菜公司,我报了小学,但名落孙山,最后被厦门蔬菜公司录用为学徒工,去门市收购郊区农民送来的蔬菜。父亲打趣说,如果一辈子在蔬菜公司,怕是连老婆也讨不上了。就这样,我在蔬菜公司待了2个月左右。

1978年2月的某一天,我在家里接到了厦大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左邻右舍都替我高兴。消息传到蔬菜公司,公司领导有点舍不得。离职之前,公司还为我和另一位入伍的同事开了欢送会,每人送了一个脸盆。

恢复高考已经快40年了。我能有今天小小的成绩,真的得感谢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文/甘于恩)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