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厦门日报:国际友人 爱上厦门 乐代言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7日 来源:

2017-05-26 00:00 厦门网

他们与厦门之间的距离,曾隔着遥远的地域、陌生的语言,但当他们最终来到这里,熟悉厦门的一草一木,熟悉每一张笑脸之后,他们跨越了所有的鸿沟,爱上了这座曾经陌生的城市,并一起作为“主人公”,为厦门的美丽添砖加瓦。

●姓名:马克

●身份:制片人

●感言:

厦门真的很好,我喜欢厦门。厦门人文明、热情,举办厦门会晤,让更多人了解厦门,了解可爱的厦门人。

●姓名:斯维特拉娜

●身份:学生

●感言:

我喜欢这里的天气,这让我们相聚。我期待厦门会晤,因为会有更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好朋友相聚。

●姓名:Nicholas Mcgregor

●身份:国际学校老师

●感言:

我在厦门三年了,虽然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但厦门给我的感觉很特别,很喜欢这里,我很期待地铁的开通。

希望世界看到厦门的美

姓名:Joanna Tomaszewska

(阿厦)

身份:软装设计师、歌唱家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厦门人十分热情,我的中文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厦门人总是给我带来鼓励。如果我的中文水平不断进步,那么我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

利落的短发,深邃的眼睛,流利的汉语——这位波兰姑娘Joanna Tomaszewska,来厦已有十年时间。或许是因为缘分,小时候,父母为她取了个小名“Asia”。来厦后,姑娘把自己的名字翻译成了“阿厦”。这不仅是谐音,更是对于这座城市,爱的表达。

厦门会晤举办在即,阿厦请来几位国际友人,协助本报新媒体中心拍摄双语视频。同时,她也送上了自己的愿望:“希望全世界看到厦门的美。”她说,厦门的气候很好,人也十分热情,此次盛会正是一个厦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绝佳机会。

“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07年,从华沙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阿厦,一脚踏入鹭岛,来到厦大中文系进修深造。除学习中文外,阿厦还将特长爱好与中文结合,拜师声乐名家庄德昆,定期到鼓浪屿进行专业训练,成了一位名副其实“唱中文歌的老外”。

2012年至今,阿厦已经在厦门举办了四场个人演唱会,曲目涵盖英语、德语等8个语种。《康定情歌》《小河淌水》,还有闽南语歌《月亮月光光》等,都在阿厦的演唱歌单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咬字准确,发音清晰,一首童谣,阿厦反复练习了好多遍。“音乐无国界。”阿厦说,每次演唱会,中文歌都是必选曲目。

“厦门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阿厦说,厦门是座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厦门人也十分热情,尽管自己的中文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厦门人总是给阿厦带来鼓励。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美丽的城市,还让阿厦遇见了爱情。四年前,阿厦的丈夫从智利来厦从事贸易工作,他们便是在这座美丽的岛屿上相识、相知、相爱,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的。

学习中文十三年,来厦十年,如今的阿厦已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并认读大部分汉字。但阿厦告诉记者,接下来,她打算继续学习中文。“如果我的中文水平不断进步,那么我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阿厦说。

主动纠错让城市锦上添花

姓名:Garry R.G. Milne(加利)

身份:英语教师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指出不文明行为,并努力改变,如此“主动纠错”能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厦门是座环境优美的城市,大家一起来努力,让她更上一个台阶。

上一秒,你丢在绿化带中的垃圾,下一秒,可能就被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国老人拾起。近日,来自新西兰的Garry(加利)在官任路上随手捡垃圾的照片被路人拍下,上传网络。许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这样的人值得点赞”“连外国人都这么有环保意识,我们也应当从我做起!”

其实,除了随手清理路面垃圾外,他还十分关注公共场合吸烟、吐痰,以及车辆不礼让行人等行为。“厦门是座环境优美的城市,大家一起来努力,让她更上一个台阶。”

来厦7年,Garry时常会行走于大街小巷中。“有一些人喜欢在两棵树之间挂绳子,或者在人行道上放架子,晾被子、晒衣服。”Garry说,这不仅是对树木的伤害,更是对街景风格的破坏。他认为,尤其是在台风“莫兰蒂”过后,市民们费了很多工夫去扶正倒伏树木,园林工作人员也花了很多心思重新规划种植,繁茂的枝叶应当被悉心保护,而不是被破坏。

与此同时,连锁甜品站、正在进行促销的商家,都喜欢将宣传语用广播录制下来,重复高分贝外放。“大家听多了,可能麻木习惯了,但其实这是另一种‘噪音污染’。”Garry说,为此,朋友们特地帮他将调小广播的建议写成中文,写在小纸条上告知店内服务员,还请市民们一同督促。

厦门会晤举办在即,为了让这座美好的文明城市“锦上添花”,Garry说,市民们都应当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共同努力。作为一个来厦多年的外国人,融入本土生活的同时,他始终尝试从日常生活中“跳”出来看问题。他说,这样并不是挑刺,而是他认为,指出这些不文明行为,并努力改变,如此“主动纠错”能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也是他自己,希望为厦门会晤所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希望更多人感受厦门魅力

虽然拿下这么“高大上”的奖项,但私底下的史提芬,其实是一个地道“厦门通”:“我有个朋友就在集美卖沙茶面,第一次吃沙茶面,我觉得味道好奇怪,但后面越吃越喜欢。”

文/本报记者 何无痕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前不久,来自集美大学的史提芬•弗朗西斯科•穆尼奥斯被授予了2016年度“白鹭友谊奖”的殊荣。“白鹭友谊奖”是厦门市政府为表彰在厦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史提芬来自美国纽约,他毕业于美国布鲁克林大学法学院,同时还是美国水牛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来到厦门,源于一次偶然的契机。“我手上的研究项目题目关于中国福建和菲律宾贸易,想要做好研究,就必须去那个国家,熟悉那里的语言。”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他开始在网上寻找工作的机会。2015年,他在网络上看到集美大学的招聘广告。就这样,史提芬来到了厦门,在集美大学法学院担任《美国案例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他在法学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法律前沿动向等方面内容,让学生更与国际化接轨。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史提芬的课总是很“吃香”。与此同时,曾担任布法罗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负责人的他,在这两年时间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利用自己的国外资源,积极推动学校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流,协助学校通过海外实习项目、优秀学生海外研修项目等多样化形式,丰富学生的跨国文化交流体验。

虽然拿下这么“高大上”的奖项,但私底下的史提芬,其实是一个地道“厦门通”。来厦门工作两年多,曾经吃惯了西餐的史提芬竟被厦门的沙茶面、粽子、五香、老鸭汤、海蛎饼等传统小吃给征服了。“我有个朋友就在集美卖沙茶面,第一次吃沙茶面,我觉得味道好奇怪,但后面越吃越喜欢。”他笑着说。

朋友,是史提芬在厦门生活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来集美工作后,他交上了不少厦门朋友。这些朋友有的陪他练中文,有的带他吃厦门小吃,还有一帮车友,一起看遍厦门的风景。史提芬告诉记者,他爱好摩托车运动,没想到在集美找到了“组织”,他们有一帮车友队,闲暇时便在岛外骑着摩托车到处逛逛,已经去了天竺山、云顶山、军营村、园博苑……甚至还在暑假的时候骑车去了云南。

厦门给予了史提芬很多美好的回忆,而他也同样予以回馈。在集美大学,史提芬的“热心肠”也出了名,他不仅积极帮助学校处理涉外法律事务、完善外事合同和协议,还义务承担集美大学外教事务的联络和协调工作,并参与学校各项公益活动,在抗御“莫兰蒂”台风中,史提芬还发动全校外教一起参加校园“扶绿”和清扫工作。对于即将到来的厦门会晤,史提芬表示十分期待,“这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契机,让更多人亲眼目睹厦门的发展,感受厦门的魅力。”

厦门犹如一块宝藏

总在不断发展进步

●姓名:

Stevens Vaughn(白胖)

●身份:艺术家

●感言:

享受厦门,这是个非常宜人、懂得进取的城市!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他是个艺术家,指尖指缝里都是颜料;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强调创造力和趣味性……他1992年初次来厦,25年来,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发展。高大的身材,圆圆的肚子,美国人Stevens Vaughn还有个有趣的中文名,叫“白胖”。

说到为什么会来厦门,白胖脱口而出:“因为我喜欢闽南文化。”在他的认识中,闽南文化包含远见卓识和敢闯敢拼。早在多年前,福建人就明白要向外看,要走出去,要学习,要进步的道理。因此,便有了下南洋的这一段精彩历史。

正因为有了长远的目光,厦门一直在不断地进步。“我走过那么多城市,厦门是为数不多、懂得并且始终在向前迈进的地方。”白胖说,回忆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来鹭岛时,路面很脏乱,交通工具也相对落后。但在政府和市民的携手努力下,二十多年间,这座城市真正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地方。与此同时,厦门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人走进来,体验城市的美好,感受独特的文化,寻求更多的发展。

多年来,白胖结交了许多当地朋友,也从他们的生活印迹中寻找到了艺术创作灵感。“厦门对于中国来说,就好似一块宝藏。”白胖说,希望随着厦门会晤的举办,随着城市脚步的迈进,可以看到它绽放出更夺目的光彩。

向其他外国人

推荐厦门的美

●姓名:

Edoardo Bignami

(爱德华多)

●身份:意大利留学生

●感言:

向来厦的外国朋友推荐厦门的美。

文/本报记者 罗子泓

图/本报记者 王火炎

未见其城,先闻其名。早在爱德华多来厦前,就有不少曾在此工作过的朋友向他推荐这座城市——“工作机会多,城市潜力大。”抱着学习语言、拓展视野的愿望,去年8月,爱德华多进入厦门大学法律系交流学习。

一开始,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都让爱德华多有些无所适从。“我不会中文,坐出租车、购物,甚至在医院体检,都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和别人交流。”走在大街上,站在公寓电梯前,也总有人好奇地盯着这个外国帅小伙看。

“当你开始了解这座城市的运转,慢慢融入时,才会发现她的美好。”爱德华多说,语言障碍,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大半年来,自己已学习掌握了约300个常用中文词语和相关语法知识。而文化隔阂,在他看来,也不是问题。厦门人的热情总会消除他的顾虑,碰上对外国人感到好奇的市民,爱德华多也会尝试着用“hello”打个招呼,用微笑回应他们。

习惯了这样平缓温馨的生活,爱德华多感慨:“在厦门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愉快的。”为了更好地“入乡随俗”,他还在手机上装了微信、支付宝等应用,用来和朋友交流,甚至在买东西时付款。“难怪那些朋友会向我极力推荐这座城市呢。”爱德华多说,有空回到家乡时,他也会和亲戚朋友们分享关于美丽鹭岛的故事。

他说,到厦门会晤的时候,会有很多外国朋友来,到时候可以像自己的朋友向自己推荐厦门那样,向其他外国人推荐厦门,推荐厦门的美。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