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4 08:46:37 来源:中国网 作者:辛闻

两岸专家学者厦门探讨社会保障领域合作(图)
中国网5月14日讯 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两岸社会保障暨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论坛”13日在厦门召开。
在为期二天的会议上,海峡两岸200多位专家、学者及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围绕“深化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构建共建共享社会保障制度”这一主题,从两岸养老保险、两岸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两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劳动就业与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切入,以学术研讨的形式,阐述理论观点,分享实践经验,为两岸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建共享,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两岸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与桥接,努力探索符合两岸中国人特点、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类社会保障事业贡献中国模式。
海协会原副会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社会整合平台主任张铭清受邀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式。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厦门市委副书记陈秋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琪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中国台湾健康保险学会名誉理事长杨志良发表致辞。
在主旨演讲环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对共建共享两岸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表示大力支持。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在介绍事业发展中心关于居家养老的探索与实践后,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一是社会组织要担当起公益养老的主体责任,应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这既需要政府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服务方式,探索服务规范和标准。三是积极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应高度关注和帮助贫困失能老人,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应重点关注贫困失能老人,为他们提供公益性供养、护理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五是积极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加快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已成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社前副总编辑、红会事业发展中心顾问陈俊宏作题为《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发言。
闭幕式后,第二届两岸社会保障暨两岸恢复民间交流交往30周年论坛移步金门大学举行。设立了养老保障、养老服务,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分论坛的研讨环节。其中,郝勇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在长期照护保险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陈淑君教授做了关于黑龙江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的主旨报告;吴宏洛主任就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思路与构想,发表了真知灼见;马良璨教授就项目扶贫的基层遭遇:结构化困境与治理图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