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厦门大学举办96周年校庆之际,4月15日,厦大“嘉庚”号科考船首次回到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曾经深情眺望的厦门湾,首次向公众开放,并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今年7月将首航前往马来西亚。
这两天,停靠于厦门东渡国际邮轮码头的“嘉庚号”吸引了1000多位厦大师生、市民前往参观。“‘嘉庚号’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圆了祖父陈嘉庚先生心中的‘海洋梦’,要是祖父还在的话,一定非常高兴,非常欣慰。”开放日当天,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之孙陈君宝望着这艘以祖父名字命名的科考船时动情地表示。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曲探宙在开放日仪式上宣布,“嘉庚号”科考船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并代表国家海洋局向厦大授牌。曲探宙表示,“嘉庚号”的设计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级别科考船,率先实践多项国内技术创新。他相信,“嘉庚”号起航将成为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训和海洋现场调查研究不可或缺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嘉庚”号亦将依托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为在东盟地区推动全球变化研究、海洋科学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厦大”,也将助力厦门大学乃至世界海洋科研教育向前发展,更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新时期“海洋强国”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光荣使命。
“嘉庚号”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设计吃水5.3米、总吨3611吨,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2015年3月31日开工建造,2017年4月15日交船。交付后,它将承担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能在所有无冰洋区开展海洋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相关工程作业。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厦大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王海黎博士在开放日正式对外发布了“嘉庚号”航次信息,首航将于今年7月前往马来西亚,与厦大马来西亚分校进行交流互动。此后直至2019年5月,科考船还有7项科考航次,包括与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合作等。
“嘉庚号”具备出色的海洋观测设备收放、操控的能力;船身装备高性能声学设备;能够支持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信息数据远程传输;采用全电力推进,具备高精度动力定位功能。记者在船上看到,实验室天花板、墙面和地面每隔50厘米均有固定导轨和固定螺栓。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海上航行时,科考船难免会不断摇晃,这些装置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实验设备甚至新增实验台面的固定需求。另外,在电源插座这种小细节上也体现出了“嘉庚号”强大的科技含量:金色插座可输出经过稳压后的220伏电压,保证仪器设备在稳定电源环境下工作;银色插座可输出连接UPS的稳定电压,保证精密仪器在主线路断电情况下仍有几分钟的电力保持,避免电压瞬变对设备组造成损坏等。
开放日上,“嘉庚号”还获得两笔10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
(许丹 欧阳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