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2016-11-21 00:00

树木攀岩项目中,选手借助踏脚点快速爬树。

参加单绳脚索的女选手,正通过手臂力量将自己向上拉
“咻咻咻”爬到树顶,“刷刷刷”又蹿回地面,这群在树林间穿梭自如的不是猴儿,而是正在比拼技艺的厦门大学攀树好手。
前天上午,厦门大学第三届攀树比赛在校内举行,超过60名学生参加,男女生人数各半。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报名的选手必须参加赛前一个月的培训,而除了传统项目速度攀爬、单绳脚索、双绳脚锁外,还有新项目加入——树木攀岩与定点投掷、团体项目。这些新项目难度较小,更注重趣味性。
文/本报记者 张彦宇 林路然 图/见习记者 林铭鸿
【现场】
转身腾空飞跃选手们树上飘
前天上午不到9点,厦门大学南光食堂旁的柠檬桉树林里人头攒动,伴随着律动的音乐,“炫技”的攀树比赛拉开序幕。
双手抓住绳索,左脚勾起绳,右脚把绳绕成一个圈,用力一蹬,手再把绳结往上一推,人顺势向上升高半米……双绳脚锁比赛正在进行,只见一名参赛者“飞身”攀上树顶,他动作如行云流水,迅速从树冠的这一侧蹿向那一端。转身,飞跃,一个伸手,挂在树枝末端的铃铛被拍响。
“哇!”参赛者敏捷的身手让树下的观众们看得好不激动。而当大家屏气凝神时,参赛者已经从树上快速降下,完美落地。
单人项目激战正酣,临近中午,团体项目才“姗姗来迟”,项目包括三关——搬运树木、走扁带和树木攀岩。参赛者们大多有了先前单项赛事的热身,个个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预备,开始!”裁判员一声令下,第一组的两对男女生分别从坡下扛起两段木头,“呼哧、呼哧”运到目的地。随即,女生跳上扁带,与一旁的男生共执一根树枝,借力保持平衡。行走在两树之间,快是第一要务,女生动作轻盈流畅,顺利通过扁带关。之后,一名男生踏上树木攀岩点,迅速上树。“叮!”敲响铃铛的刹那,第一组完成比赛。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没想到配合还挺默契。”得知成绩是1分18秒,排名靠前,第一组组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三女生李惠平非常惊喜,她说,4名组员全是新手,而负责上树的男生陈保钦此前只上过一回树,这次的表现却堪称完美。
【人物】
学习爬树4个月 她打破亚洲纪录
“左腿踩住树杈中间,右脚跨过去,别担心,我们在下面拉着你!”在场外指导“俞哥”的帮助下,树上的参赛女生克服心中恐惧,最终拍响树上的铃铛。
被众人昵称为“俞哥”的俞燕玲是2015年香港攀树锦标赛的冠军。2012年第一届攀树比赛时,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她只问了学长怎么爬,就上树拿下了第一名,而在2015年学习了4个月攀树技能,她就获得香港攀树锦标赛冠军,并打破亚洲双绳脚锁纪录,至今仍是纪录保持者。
“攀树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我有练田径的基础,才会上手快。”俞燕玲认为,原先的田径训练确实帮她不少忙,但攀树也有和田径不同的地方,不仅要有灵活变通的思维,懂得选取路线的技巧,更要经受高空移动、飞跃、旋转等心理考验。
【链接】
学爬树,更学救树
会爬树能做啥?这是不少人听说攀树课程的第一反应。厦大攀树协会的同学骄傲地说,因为会爬树,他们在“莫兰蒂”台风后,为校内外抢救修复树木贡献不小的力量。
厦大体育教学部教授攀树课程的老师黄慧玲说,师生们曾到鼓浪屿参与修复树木断枝,攀树课程不仅教授攀树技术,还让同学们了解如何保护树木,进而学习修剪树木的相关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