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6年09月03日 18:09
海峡之声网厦门9月3日讯(记者 佳祺 通讯员 李静)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2日在澳大利亚发布研究报告称:未来一年半,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维持下行态势,预计2016年经济实际增长率将为6.63%。报告建议将国有资本配置领域优化和鼓励民营投资相结合,让一部分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同时,开放自然垄断领域中的可市场竞争环节,创造条件,使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可市场化经营的事业领域。
这份报告是在当天上午厦门大学、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6年秋季预测发布会”上发布的,这是该成果的第21次发布,也是继德国(2014)、日本(2015)之后的又一次海外发布。
课题组预测,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因外需持续疲软、投资继续减速和消费相对平稳,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下行,但全面通货紧缩的风险相对较小。
具体说来,预计2016年实际GDP增长6.63%,比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CPI预计上涨2.01%,比2015年上升0.57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预计下降3.19%,降幅比2015年减少2.01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预计上涨0.79%,涨幅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课题组表示,民间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是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课题组认为,上半年民营投资增速的陡降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过于重视“去”而忽视“增”有一定关系,与忽视为民营投资开辟新领域有关。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民间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都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难以承受“之痛”。因此,应当适当调整政策。
课题组提出,当务之急是根据民营经济的优势所在,有针对性地让出一些投资领域。应当从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国有资本配置领域优化和鼓励民营投资相结合,让一部分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与此同时,开放自然垄断领域中的可市场竞争环节,创造条件,使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可市场化经营的事业领域。
从中长期角度看,应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刻的制度变革,是中国从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经济体过渡必须实现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全面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具体而言,应当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起更加自由、开放、竞争的金融机构体系,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将当前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逐步转变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在降低增值税、消费税税率的同时,逐步开征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开征遗产与赠与税,实行综合个人所得税制等,以减轻企业税负,并发挥直接税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功能,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促进民营企业增加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