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厦大 >> 正文
海西晨报:两岸学子聚厦论和平发展新动力 盼进一步了解彼此生活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2日 来源:

2016/07/11

两岸学子齐聚厦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记者 宗琴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 潘薇 宗琴)“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大陆论坛分享学术成果,日后还希望能多参与。”来自台湾暨南国际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陈致远感慨道,两岸学子齐聚一堂,大家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大家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双方聊天时充满好奇心,十分有意思。9日,第三届“两岸学子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由海峡交流文化中心及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协办。据介绍,这是“两岸学子论坛”连续第三年在厦门大学举办,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一百六十余位青年学子报名参会,大家各抒己见,在探讨中拉近彼此距离。

学术交流碰撞 激发两岸学子创造力

在经济分论坛上,两岸学子从自贸区红利、新能源合作等方面进行各自的研究分享。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唐永红表示,这次的论坛主要是青年学子唱主角,大家在两岸经济领域的研究都很下功夫,特别是台湾高校的教授来做点评更能让大陆学子了解台湾方面的情况,更好地抓住实际情况来研究。

据悉,本次论坛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参与和共享”为主题,下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法律、两岸、微视频七个分论坛,汇聚了热心两岸事务的两岸青年学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发表示,“两岸学子论坛”这一品牌活动在两岸交流持续深化、青年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两岸青年前沿理论交流、学术观点碰撞、情感友谊融合的一个平台。

“希望活动能推动两岸青年倾听彼此的声音与诉求,交换彼此的知识与话语系统,增进彼此的认知与理解,让两岸青年朋友共同感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需要两岸青年携手参与,而未来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所带来的红利也将由两岸青年共同分享。”李建发说,希望两岸的年轻人能够凝聚共识和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青年人的担当,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新媒体打破束缚 拉近两岸学子时空距离

“微视频是一种新的社交媒体,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方式。两岸青年的交流,不仅仅是学术研讨的交流,它还包括生活的互动。通过视频的记录,把两岸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知、所感悟都表现出来了。”厦门大学教授高和荣说,通过微视频的表达,从而拉近了两岸大学生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深化了两岸大学生的交流。

本届论坛首次设置的微视频分论坛借助新媒体的手段观察和呈现两岸基层社会的生活细节,当天共有来自两岸高校的27部微视频作品参赛。学子们用手机或是相机记录下了他们眼中两岸的那些点滴美好故事,比如陆生在台感受、海峡青春、两岸同不同等等两岸年轻人的所感所想。

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王克殷拍摄了一部几分钟的微视频《台湾的青年创业家、奋斗者》,讲述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之下,台湾青年也同大陆的青年一样,开启了大众创业之路。“两岸青年的共同点就是创新创业,都有着这种爱拼的劲头。”王克殷说,正是这点启发了他想用微视频的形式,来告诉两岸的青年,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都是一样富有创业激情的。

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郑又豪和他的同学们在活动开始后匆匆赶到现场,他们是第一次来大陆参加交流活动。虽然遭遇台风,导致飞机延误,但一点也不影响大家的心情。这次郑又豪和同学们共带来了两部微视频作品。“我背起背包,用镜头带你看不一样的高雄。”郑又豪说,他拍摄的这部《我的旅行,你的生活》,是想用亲自旅行的方式记录下那些藏在高雄小巷子里的古迹,想告诉大陆的朋友们,去高雄不一定非要看著名景点。那些被改造过的文创老仓库,那些被赋予新生命的旧房子等等都值得去看看,用别样的旅行去体验高雄的别样美。

“正是微视频的形式,让两岸大学生在交流上更加认同,以往我们都是书面的交流,比如听报告、论文等,而这次我们让大学生自己动手做。”高和荣说,两岸的同学们都深入生活中,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这种比起做论文研究来,相对开放,可以打破束缚,把两岸大学生想表达的东西都抒发出来。

两岸学子积极交流 盼进一步了解彼此生活

两岸协创中心政治学专业博士生王翰回顾了自己作为大陆交换生在台湾学习、生活的经历。他表示,关于台湾的记忆不仅有学术与阅历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两岸年轻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王翰说:“记得每周我们都会去参加台北的哲学星期五沙龙,对各种议题进行讨论。思想的交流拉近了我们两岸青年的距离,也会聊聊彼此的过去,畅想着不远的未来,分享着各自的喜怒哀乐。”

春假的时候,王翰也会与同学们一同骑上自行车,1000多公里的环岛行让他感受到的是一个更鲜活、更具体的台湾,这不仅来自一同上路的伙伴,也来自遇到的每个台湾人。“他们热情地带我领略这片岛屿的美丽,这就是我们所共同欣赏的美好。”王翰说。

结束在台湾的学习生活后,王翰的一群小伙伴四散八方,有的在大陆或海外深造着自己的学业,有的走向职场肩负起家庭的责任,但无论在何地,每当节日里他总能收到来自天南地北的祝福。“这些人生中的美好体验和宝贵财富让我深深感到,两岸是紧密相连、命运与共的,两岸青年都享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也都渴望在更加和平、开放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未来。”王翰笑着说。

王翰指出,两岸的青年学子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需要彼此欣赏、包容、肯定,更多地体会和理解差异的可贵,进而在差异中寻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动力,接棒呵护两岸和平繁荣稳定的局面,共同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加安定、便捷的生活,这也是时代赋予两岸青年责无旁贷的使命。

暨南国际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致远向晨报记者表示,自己不仅仅是一名学子,也是台湾一所初中的英语老师,这次报名参加论坛也是希望能与大陆的学子们多交流。“之前在一次与导师的聊天中得知厦门举办的这个论坛活动,我便决定来参加一回,我是第一次来到大陆,也希望能多与大陆的青年交流,不仅是学术方面的内容探讨,也有生活、文化方面的心得分享。”陈致远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让我了解了不少两岸青年的想法,以后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大陆交流学习。”

【链接】

同理心拉近两岸青年距离

论坛活动中,锦绣麒麟传媒(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锦麟与学子谈起两岸青年在两岸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时,他说:“当代两岸年轻人可以不同,但应该怀着平视、平等、同理心,这是我们当代的两岸青年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

杨锦麟表示,无论是陆生赴台求学,还是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都体现了两岸交流的发展。“如今,互联网时代连结一切,可以通过互联网打造两岸青年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杨锦麟说,青年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未来,要用平视的心态看待彼此的互动交流。

【责任编辑:】
最新新闻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