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16:08:0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厦门6月12日电(记者 付敏)11日晚,来自美国、法国和中国的四位着名海洋科学家与厦大师生以及社会公众共聚厦大科艺中心共同探讨海洋环境中的核辐射问题。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特聘教授Claudia Benitez-Nelson博士以其幽默风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介绍和区别辐射与放射性这两个概念。Claudia教授用核辐射检测仪现场测量了环境中的核辐射值,告诉学生我们核辐射其实无处不在,但日常生活中一人一年接触的核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资深研究员Ken Buesseler博士用大量翔实的科学数据为公众呈现福岛放射性物质的传播路径和途径,海洋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来自于爆炸后的大气沉降、反应堆降温直接排放的废水、以及河流和地下水输入。他表示,至今虽然仍然有放射性物质输入,但浓度在逐渐减少,科学家仍然在密切关注福岛,并进行长期监测。
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院的海洋生物学家Sabine Charmasson研究员,通过检测海洋生物体内的污染物质富集,对海洋环境污染进行评估,告知公众海洋环境污染现状。
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戴民汉博士则以福岛事件后公众对碘盐的认识误区为例,直面中国公众的疑虑,科学评估了福岛核事故对中国邻近海域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海洋和大气数据证明,中国海的放射性物质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没有证据表明受到福岛核事故或中国沿岸核电厂的影响;中国海现存的人为放射性物质主要源于全球范围内的核爆试验及马绍尔群岛的残留物质。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第146工作组——“海洋放射性研究”、中国海洋科学卓越教育伙伴计划以及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与环境辐射研究中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