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预测今年GDP增速6.66%,供给侧也要做“加法”
2016-02-26 记者/唐果果

“预计2016年GDP增速为6.66%”,厦门大学与经济参考报社25日在北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6年春季报告”显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但增速下降的幅度会有所减缓;陷入全面通货紧缩的风险相对较小。报告同时认为,当前热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适应需求结构改善,不仅要做“减法”,也要着重做“加法”。
预测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继续下行
报告分析,需求疲软是当前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从长期来看,经济减速是既有供给结构遭遇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需求结构转换而导致的结构性供需失衡与生产效率下降的结果。此外,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生产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步伐缓慢、金融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滞后且不完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而转变,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制约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重要因素。
报告基于模型的预测主要数据如下:
第一,预计2016年GDP增速为6.66%,在2015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0.25个百分点;CPI上涨1.48%,涨幅比2015年上升0.04个百分点;PPI预计为-3.31%,降幅比2015年减少1.9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增速可能为0.09%,涨幅比2015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第二,投资方面,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房地产业的过度库存以及企业普遍较高的实际债务负担将继续成为投资减速的下行压力。2016年按现价计算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为9.13%,比2015年下降1.11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方面,由于短期内,中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还难以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习惯、消费倾向更难以发生较大变化,因而未来两年居民消费将继续保持现有的较缓慢增长态势。2016年按现价计算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为11.53%,比2015年小幅上升0.33个百分点。
第四,对外贸易方面,尽管IMF预计未来两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主要经济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中国2016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将增长0.83%,增速比2015年提高3.11个百分点;进口总额增速可能降至-8.36%,比2015年小幅提高6.06个百分点。
第五,2016年依然存在因经济减速而导致的人民币贬值预期以及资本外流的压力,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继续消耗中国的外汇储备。预计2016年外汇储备可能降至3.12万亿美元。
供给侧改革还要注重扩大有效供给
报告认为,解决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因素,需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入手,总量与结构问题都不可偏废,改善供给结构、效率与扩大需求两手都要抓。
“在当前,单纯的、过份地重视降低无效供给,而不重视有效供给的扩大,不利于稳增长,有可能导致紧缩叠加,导致经济的螺旋形下滑。”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强调,供给结构调整必须要围绕需求结构的转移、围绕未来整个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进行供给,否则会出现这边淘汰了旧的过剩产能,那边又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不利于资源的配置。
在今后十年之内,随着中国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过渡,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出现新一轮的升级转换。以住房交通和食品衣着等实物消费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服务消费与高质量的实物消费并重。然而,现有的供给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6年春季报告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6年春季报告
报告的数据显示,现代服务品,尤其是与过渡阶段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相关的医疗、教育方面的产品供给却严重不足。2014年,全国中小学在校师生比、每万人拥有医院数和病床数分别为0.066、0.189和36.27,约为1978年的1.67、1.96和3.17倍,同期实际人均GDP的增长却高达19.78倍。
“因此,要用扩大有效供给的投资扩大社会总需求,形成社会总供需之间的螺旋形上升正循环,”王燕武如是说。
报告建议,在供给侧,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降低无效供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需求对象及结构的变动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效率、供给品质、以及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灵活适应性。
在需求侧,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同时,发挥利率市场化有效配置信贷资源的作用,使扩大的信贷资源充分满足民间投资的需要,通过有效投资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