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海洋科考船外观(设计效果图)
央广网厦门4月1日消息(记者陈庚 通讯员李静)厦门大学3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昨天正式在广州开工建造,预计用时一年左右完工。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这艘科考船由美国Glosten公司负责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进行详细设计,并由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建造。重约3500总吨,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设计吃水5.2米,经济航速11节,最大航速14节,续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能到达所有冰区之外的深海大洋。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开工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厦门大学是中国距离大海最近的一所大学,因海而生,伴海而长,拥有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独特区位优势。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建校之初,厦大就在国内率先设立了海洋学科,1946年又成立了第一个海洋学系,成为我国海洋学科的摇篮之一。
“经过数十年发展,厦大海洋学科虽然具备了雄厚的研究实力,却没有一艘能够走向大洋、走近南北极的科考船。这成为了制约厦大海洋学科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他同时表示,“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性能卓越的大型海洋科考船,是厦大数代人的一个梦想。”
据介绍,这艘科考船将于明年献礼厦门大学95周年校庆。它的投用不仅将结束厦大没有远洋科考船的历史,而且未来数十年内,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的主力船之一,进一步增强我国深海大洋科学考察能力。
从性能上来看,这艘科考船将具备出色的海洋观测设备收放、操控的能力;船身装备高性能声学设备;能够支持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信息数据远程传输;采用全电力推进,具备高精度动力定位功能。
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科考船项目技术总负责人王海黎介绍说,这艘科考船的设计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级别科考船,具有“洁净、安静、通用、绿色”等特点。在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案上,率先实践了多项国内技术创新。
朱崇实说,厦大将依托正在建设的马来西亚分校,以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学院”为契机,努力将该科考船打造成为在东盟地区推动海洋科学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海上流动大学,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的海上“孔子学院”,共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