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1 08:33 泉州网

(科考船效果图)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记者林维真 通讯员李静 文/图)厦大3000吨级的海洋科考船昨日正式开工建造,预计用时一年左右完工。它的投用不仅将结束厦大没有远洋科考船的历史,而且未来数十年内,它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的主力船之一,进一步增强我国深海大洋科学考察能力。
昨日上午,科考船开工仪式在广州广船厂区举行。厦大校长朱崇实按下电钮点火开工。
朱崇实在致辞中说,厦门大学是中国距离大海最近的一所大学,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建校之初,厦大就在国内率先设立了海洋学科,1946年又成立了第一个海洋学系,成为我国海洋学科的摇篮之一。经过数十年发展,厦大海洋学科虽然具备了雄厚的研究实力,却没有一艘能够走向大洋、走近南北极的科考船。“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性能卓越的大型海洋科考船,是厦大数代人的一个梦想。”
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由船东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该船的设计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级别科考船,具有“洁净、安静、通用、绿色”等特点,在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案上,率先实践了多项国内技术创新。建成之后,它将承担多学科海上综合考察任务,满足陆架边缘海、专属经济区及深海大洋综合资源及环境调查和研究的需求,在所有无冰洋区开展海洋学研究和教学实习。
厦大科考船将是这个样
姓名:待定。
体量:约3500总吨。虽比5000吨级的“大洋一号”小,但它也算是个“大块头”,能到达所有冰区之外的深海大洋。
外形: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设计吃水5.2米。
航速:经济航速11节,最大航速14节,续航力10000海里,自持力50天。
性能:具备出色的海洋观测设备收放、操控的能力;船身装备高性能声学设备;能够支持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实时、同步观测和现场科学实验研究,支持信息数据远程传输;采用全电力推进,具备高精度动力定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