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晚报2014-11-1800:00

■限时载运空投模型飞机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施璐玮)昨天中午,在厦大三家村学生广场,多架无人机、航模、滑翔机等机型,吸引了众多师生、游客的目光。制作者是厦门大学航模队,大多是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在刚结束的2014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中,他们获得了多项奖项。
也许你不会想到,他们的“研发基地”就在厦门大学芙蓉隧道的8号洞内,他们制作的航空航天模型,有些甚至长达4.4米。
今年赛事在山东胶州举行,“我们为了比赛带去了11台飞机模型,其中9台为备用机。”厦大航空爱好者协会会长刘适意说,其中限时载运空投项目要求飞机模型不超过3公斤,他们因此选用了进口的轻木和复合材料搭建,而比赛项目还要求飞机中装有水袋,由操控手遥控飞机至指定空域投放,以搭载质量大、投放准确取胜。
参赛的空投机双翼展开后长达4.4米,机身长2米,这样的“体型”在平时试飞时就让队员们头痛不已。“一般是把它拆开来搬去厦大翔安校区,后来练习搭载重物时得去泉州南安,我们在那找到了块比较大的空地试飞。”航模队教练黄荣告诉记者。
“当时比赛时,我们是第四组上场,前三组都因为种种原因,飞机直接在空中解体了。我们顶住了压力,顺利起飞完成了指定动作。但其实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发生过飞机解体的问题,只好不停试验不停改进。”刘适意说。
相关链接
科研类航模赛晋升国际赛事
在本届比赛中,厦大航模队荣获电动滑翔机项目个人二等奖、三等奖;“无人机垂直起降技术与系统”科技创新评比三等奖;在最具影响力、科研竞赛水平最高、竞争最激烈、有着“空中F1”之称的“限时载运空投”项目中作为新人,与传统强校北航、西工大、沈航等8所高校同台竞技,斩获团体第四名,并获得“优秀团队奖”的荣誉称号。
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主办,自2004年起已举办11届。今年是厦大航模队第二次参加该项比赛。
今年赛事首次跨入了国际交流的层面,晋升为国际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