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2014-09-13 00:00
本报讯 (记者 佘峥)厦大昨日在德国海德堡发布了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
这是厦大首次在欧洲发布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结果。但是,为什么要跑到德国去发布中国的经济预测报告?
本报的消息来源说,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的缘故。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从2006年开始发布,2012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开始出版英文版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报告》。
这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报告的课题组第17次发布其成果,它是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进行,这个模型据介绍是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课题组昨日从德国发回的新闻通稿中说,根据模型预测的今明两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形势是: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减速——预计2014年全年GDP增速为7.49%,基本上能实现年初提出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但是,2015年,预计GDP增长率将继续下降至7.37%。
课题组认为,过去三年的经验证明:短期的需求刺激只能用于熨平周期波动,不可能在经济的自然稳定增长率较低的情况下,长期人为地抬高经济增长率。
课题组建议,在经济周期下行区间,应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适当下调预期经济增长率。
利用CQMM模型,课题组模拟的结果是:如果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2%左右,将引发一系列良性反应,也不会因此产生就业问题。